聶海生周末回家的時候,芽芽正跟小伙伴一起正在挖坑。
李敬修對是不是有水就有魚很感興趣。
“等我大哥回來,我就去買豬。”
“我們這村的池塘,還有溝渠我都瞧見了,他們說有魚好多年了,可以前薛阿姨引水的大池塘,里頭就一條魚也沒有。”
兩孩子坐一塊,推著腮幫子。
“看來下一次得買一本關于豬的書,那樣會養得更好的。”
“到底魚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媽說土里有魚籽,風帶來的。”
兩人雞同鴨講,但一點也不影響交流,大黃幫不了芽芽,但卻能回答李敬修的問題。
野草之所以燒不盡,是因為有萬年草籽的說法,饒是干得龜裂的土,只要有雨水就能長出小草來。
也有千年的魚籽的說法,意思是多少年干枯的溝渠土坑,只要一旦下雨積水,哪怕是多年的魚籽都能長出魚苗來。
當然不排除也有流水帶進溝里的外來魚。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兩處水源離得近的話,不排除雨后的大霧天氣,會有魚從霧里飛出來,落進新漲水的坑里。
當然,想知道是不是有水就有魚,親自試一試就知道了。
李敬修跳起來,拉著芽芽就去挖坑,挖到現在,坑也挺大了,就等降水了。
“芽芽,你大哥回來了,左手提著肉,右手提著糖果。”
芽芽眼神發亮,大哥提著肉?又提著糖?
她立刻丟下鏟子飛奔回家,臨拐彎又朝田地里跑,邊跑邊喊聶超勇,“哥,大哥提著肉和糖果回來了。”
田里的聶超勇也激動得不行,兩個人風一樣的沖去喊在水井邊洗衣服的小紅子。
“急吼吼的是干啥去啊。”正往回走的社員問。
兩孩子不帶停歇的跑過去,遠遠的才飄回來一句話,“我大哥回來了,帶了肉和糖,喊我姐呢!”
兄弟姐妹風風火火的朝家里趕。
到家就往桌上瞅,肉是在桌子上擱著,糖果呢,三個人就去瞅媽。
蔣文英說是飯點不讓吃,聶海生使了個眼色,芽芽立馬懂了。
“哥,我去幫你放書包。”
她提著書包搖了搖,里頭確實有沙沙作響的聲音,高興的其他人使眼色,暗示快走。
聶海生現在上高中一學期是七塊錢,每個月還要交三塊錢的生活費,如果沒有糧票的話,一個月要交三十斤的大米。
每個學期還得交三斤黃豆,一斤五兩的豆油,所以孩子能從學校拿錢回來,老聶家的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一聽聶海生講,立刻就高興了。
上高中也有助學金,按照家庭人均生活費不足十塊錢補貼的,比如家庭人均收入每個月只有五塊錢,那么學校就每個月補貼五塊錢。
上學期聶海生的補助現在發下來了,一學期綜合總共有三十塊。
除去補助金,聶海生上學期考得好,還得了五塊錢的獎學金,今兒的肉和糖都是獎學金買的。
把錢給媽,聶海生回房間。
紙杯蛋糕已經擺出來,統共就三個。。
一個紙杯蛋糕五毛錢,絕對是聶海生有生之年里花得最多的一次,他沒舍得給自己買。
大伙也沒舍得先開吃,等著聶海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