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他的話說,瞧瞧人家多可憐,他偏心一點沒有錯。
自家兒子父母健在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再來跟可憐的堂哥爭寵就是不懂事。
58年,知識分子開始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打小獨占李家多年寵愛的李小子當然不肯下鄉。
當年最開始的下鄉政策是,不想下鄉,一來除非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二是身體殘疾。
第二項當然是沒法子偽裝,于是李小子就紅著眼眶去求親愛的大伯。
當年收養手續不走明面,都是私底下一張紙就行了,為了護下沒媽沒爸的孩子,李外公一拍板就讓李小子成了李岳山,自己親兒子成了黑戶。
李岳山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性格。
正是打小捍衛自己的權益,在親爸眼里是個叛逆,又愛嫉妒的壞小孩,在一派溫馨的場面里直接把李小子打掉了兩顆門牙,提著行李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過家,就當不是李家的兒子了。
六六以后,李岳山因為導師受牽連到了牛棚,那時候李敬修才剛出生。
聽說親爸給了錢保障母子兩的生活,已經干涸的親子關系總算有回暖的跡象,直到了李岳山聽說,李小子也出了事。
是因為嘴賤,在酒桌上大放厥詞讓人給舉報了。
李外公為了救李小子散盡家財,最后把自己也給搭了進去。
相較之下,親兒子只給了點錢,兩種待遇擱誰都受不了。
這二十幾年每逢新年,兩口子帶著李敬修哪家都去,路過家門絕對都不會多看一眼。
76年政策改了,家里有兩個孩子的,可以只去一個,另一個回城。
老李家收到了李小子的一封信,大致是來做和事老,述說李外公有多么多么想孫子,這些年多么多么不容易,怎么能讓老人家看不了孫子之類。
當時李岳山揉吧揉吧就把信丟了。
這么多年了,李外公也知道和兒子緩和關系無望,把主意打到孫子身上。
恢復高考后,華科大少年班招生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
少年班,說白了就是把一群聰明的小孩聚在一起學習,各個地區都拼了命搜羅符合情況的孩子上報。
李外公這回走后門總算是記起還有一個孫子。
李岳山接到信的時候按照慣例揉吧揉吧又要丟進灶膛引火,被母子兩給搶回來了。
先是便宜了李小子,現在又要便宜李小子的兒子,母子兩不干。
當然,有了名額是一回事,能不能上去又是另外一回事。
跟打小就留在城里的堂哥相比,井底之蛙李敬修就給外公回了封電報。
最近忙,就是因為在惡補學習。
芽芽講起給王家小弟換皮的時候,李敬修還聽得很認真,但當她說到人造皮膚的原理,以及李岳山打算把實驗報告發給以前的同事為之后的研究尋求支援時感覺肩膀一沉。
芽芽忙給扶住了,看著人發黑的眼圈知道人是真的累了。
上了初中以后,兩人已經展現出身高差來了,冒著落枕的風險都能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