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英其實在后面菜園子,抓著一把大白菜跑出來,“誰要來了?”
嫁到石頭村那么多年,現在合作互助都上初中了,田淑珍娘家還是第一次來人呢。
她算是變相為了彩禮嫁給老聶家的。
老田家有十二個兄弟姐妹,實在是養不活了,為了借一碗米,田家阿爸帶著兩個饅頭翻了四個三頭,整整走了三天,就是窮到這份子上。
借來的米還不上,家里唯一煮飯的大鐵鍋都給砸了。
實在沒辦法就把田淑珍給嫁了,換點糧食養其他孩子。
田淑珍一點都不怨,誰叫家里窮呢。
“說是有三個人,肯定是我媽我爸,還有大哥。”田淑珍激動得顫抖。
蔣文英擦了手,趕緊進屋翻出自己那一件勞動布的衣服,順道把桌子上的鏡子一并塞了過去,“你那鏡子壞得就剩幾個玻璃渣了,換我這個。”說話時候又操起屋里好的暖水瓶。
她屋里那兩把配套的好椅子,也拿去充充場面。
上工的聶三牛剛回來,田淑珍瞥了一眼,“趕緊把合作帶去河邊洗一洗,我爸我媽要來了。”
喊完又喊女兒趕緊去閣樓洗澡。
屋外,聶老太給出門的兒子三塊錢,讓人上代銷社整點好吃的回來。
蔣文英喊:“小紅子,把咱家剛煉的那兩罐油搬到你三伯娘那灶房里去。”
聶超勇喊聶合作:“先別洗,把我家柴火搬你們那去。”
聶衛平和聶海生都在家,扭頭去抓雞。
田淑珍匆匆忙忙把借來的衣服換上,摸了友誼膏,緊張忐忑的問妯娌,她這樣,能行吧。
蔣文英就喊芽芽給瞧瞧,一看閨女不知道什么時候沒影了。
正把雞往三伯娘院子趕的聶海生答道:“妹妹去李家,借自行車。”
正說著,外面傳來一陣自行車鈴聲,芽芽調跳下車后座,李敬修推著自行車進門,跟老聶家的人打了聲招呼,把自行車挨著墻放。
芽芽手里提著老李家的收音機,放在田淑珍屋里最顯眼的位置,滿意的踱步了兩圈。
老聶家的女人正幫田淑珍拔白頭發,外頭響起幾聲含糊不清的方言。
田淑珍趕緊用方言應了一聲,淚眼朦朧的拉著三個人進來。
同樣淚眼朦朧的一個老嬸子目光慈祥的不斷打量著院子里的孩子,目光最后落在了芽芽身說:“這就是互助吧,長得真好啊,像城里人。”
像城里人的依據主要是不黑,還有點肥肥的。
在這年頭,肥等于吃得好,有福氣。
老田家的人頓時感覺包裹里的東西有點拿不出來手。
田淑珍趕緊指向一旁,“這才是互助。”
三雙目光齊刷刷的看過去,并不意外,相反有一種這才對嘛的意思,那老嬸子往外撈土特產的動作都輕快了很多。
在屋里重新梳頭的聶老太此時也走了出來,把過年時穿的衣服給還上了。
正瞅著孫子孫女的老田家趕緊上前問好。
“親家,好多年不見了。”
聶老太膝下畢竟有好幾個上學的孩子們,耳濡目染也是受過點教育熏陶的,當下居然來了一句:“有朋自遠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