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李那孩子,回來了”聶老太邊說邊給田淑珍打了個眼色。
那眼神田淑珍懂,是讓她說話注意點,別內杠。
她其實也就是隨口說一說,現在二房買雞還惦記著自己,更是不好意識,提著雞回自己拿院子里拴著。
聽說李敬修來了,老聶家女人一商量,殺雞必須的,再到附近的供銷點買一點豬肉。
這些年村里確實沒大變化,就是小時候一塊玩的人陸陸續續都長大了分家出去單建房子,就顯得更熱鬧了。
以前路都是水泥路,一下雨誰都是一身的泥巴,也就是這兩年,村里的年輕人組織起來,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氣,在主干道弄了一條壓實了的石子路。
李敬修邊走邊跟人回憶,覺得小時候的記憶沒怎么變化,要變也是變好了。
村里人最多的地方,一是村門口,二是水井,三是自從有了電視的生產大隊院,前兩個芽他路過沒找見人,于是朝著第三處走。
走到一半就瞧見聶衛平,再定眼一看,芽芽正湊里頭看熱鬧。
聶衛平顯然沒興趣,手里的蒲扇一直給幺妹扇風兒,眼神往別處飄,然后就瞧見了李敬修。
李敬修朝人點點頭算打招呼,擠進了人群里。
合作互助和芽芽都蹲在第一排。
婆媳兩正在罵架。
當婆婆的罵兒媳婦是不下蛋的母雞,這么久了家里就一根獨苗,聲淚俱下的跟旁人叨叨,“誰家不怕出意外啊,我們家現在就一根獨苗,等以后夫妻兩不能生了,我孫子要有個好歹,那不就是絕后了嗎?”
村里五十歲往上,大多當婆婆的都‘嗯嗯嗯’的點頭,說的是這個理啊。
當媳婦的也不急,悠悠抿了口水說:“媽,您別老惦記著我兒子死,你怎么不想想萬一是你兒子死了,我帶著兩個孩子找誰接盤啊。”
剛結婚的小媳婦,以及沒結婚的姑娘家也‘嗯嗯嗯’的點頭。
當婆婆的一噎,接著說:“娶了你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霉了了,在家里對公婆一點也不孝順。”
媳婦呵呵一笑,“咋的,公公說的,他咋一點都不害臊呢,當公公的跟兒媳婦的有什么好說的?”
瞧見當婆婆的臉色變了又變,看樣子是要打媳婦了,大伙就給勸住了。
芽芽頭一歪才發現竹馬就在身邊,給自己扇了許久的風。
李敬修一身不同于鄉下的裝扮,再加上干部之家培養出來的氣質,一來就讓接下來話題轉了個風向。
當天晚上,老聶家開了老葷了。
李敬修跟老聶家二房關系密切,田淑珍這回也難得真心實意的跟著歡迎人。
她越看越覺得李敬修是人中龍鳳,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年紀也都差不多,吃了飯回屋就攛掇閨女。
“倒是沒想到老李家的人長得人模人樣的,連表情都沒怎么變過,哪怕是笑也是略微的弧度,讓人看了就覺得可靠。這要是當我姑爺好得很”
聶互助正在做芽芽帶回來的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