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此次來錫,本不是張曉莉的分內事兒。
說來也巧,設計院正好一位同事家里有事兒,沒法來錫出差,她便毛遂自薦來頂替的。
因為,自從那晚加了凌飛的微信,每次張曉莉發微信,幾乎都是石沉大海,凌飛甚至連個事后的解釋都懶得發。
這令張曉莉開始慌亂,難道他心里當真已經沒了她?難道當年的承諾都是騙人的?
她明明記得凌飛情濃的時候說過:此生只愛她一人,永遠都不會改變。可現在明顯是改變了呀!
張曉莉至今都不會明白,“覆水難收”的含義。
她也從來不知道當初她的所謂成全,所謂不拖累,從來沒有問過當事人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對凌飛如是,李益民也如是。
她真的很有本事!能把愛她的男人都傷得體無完膚,然后,別人痛得放棄了,轉身了,她又覺得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都不守信;擁有的時候,她任意揮霍別人的情感,直到透支得破了產,她卻還不明白自己破產的原因……
她其實是一個可憐而可悲的人。
可是,張曉莉卻充滿自信,當然,她也有自信的資本。
上帝確實待她不薄,除了自小身體不是太健康,外貌卻繼承了父母的優點,再加之聰慧,悟性高,學習成績優異,常常是被同學家爹娘掛在嘴上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或許,一切太順風順水了,父母對她的愛,又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那個年代,獨生子女并不多見,而她的父母選擇只生她一個,卻是充滿了難言之隱。
母親的身體承受不了再一次懷孕及生產的壓力,家里盈余的錢則都變成了她的藥費和張曉莉的學雜費。
然而,無論日子多清苦,張曉莉的衣著從來沒有顯露出家境的窘迫。
心靈手巧的母親雖沒有外出工作,但家里的衣服、窗簾、床罩、沙發套,乃至所有桌椅的外套,母親都能用批發來的廉價面料,變換出精致的物件。
母親那獨特的審美也遺傳給了她,因此,她能花最少的錢,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卻從不遠離美麗,甚至近似于高貴。
當然,她也聽從了母親的勸告,從來沒有把心思花在感情上。盡管,收到的情書也不少,可是,在母親的監管下,她連拆都沒有拆過,就上繳,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把那些信件一次又一次第燒掉了……
他的父親,則是一位頹廢的中學語文教師,他的頹廢,從沒有表露出來,是張曉莉通過多年的察言觀色,得出的結論。
因為她知道父親學識淵博,外貌儒雅,出生于舊時的書香門第。父親、母親都是資本家的后代,但在那個時候,沒有人愿意承認,也不敢承認。
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不求榮華富貴,但求隨遇而安,甚至認為,只要能隱姓埋名地活下去,就是謝天謝地的美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