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李凌又一次來到縣衙。這一回他是以參加鄉試的考生的身份前來,同往的還有另外五十多人,都是本縣有生員功名中的佼佼者,又或是剛剛考上秀才的新銳。
這其中有幾人他還是熟悉的,比如徐滄、方子規,是他的朋友和同年,哪怕是之前與他沒什么交集的人,在知道其身份后,也都一個個客客氣氣的,有意親近。畢竟他李凌如今也是本縣名人了,無論是對付莊家,還是在縣衙的種種故事,又或是最近有傳的他在江北的作為,都不禁讓人心生敬畏啊。
眾人間的寒暄直到魏縣令進來后方才停下,然后所有人都神色鄭重地看向縣尊,等候他訓話。
今日的魏縣令也表現得很是嚴肅,掃過眾考生后說道:“鄉試乃各位真正成就功業的關鍵一戰,想必也無須本官多作啰嗦了。今日將各位請到縣衙,本官要說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此番去省城鄉試,各位是同道,更是同鄉,自當同心協力,互相幫襯,哪怕之前有什么矛盾嫌隙,也不要再記于心中。無論是此番考試也好,還是他年進入仕途,像這樣的同鄉,同年的情誼都是彌足珍貴的。”
“大人教訓得是,學生等定當銘記于心,同心同德,共對鄉試。”當下里,便由縣學的一名廩生代表所有人表態道,其他人也紛紛正色點頭表示認同。
魏縣令這才展顏一笑:“各位能如此想,本官就放心了。那就在此祝你等能鄉試高中,使我江城多幾個舉人進士,也使我大越今后多幾個有為之臣吧。”
“學生多謝大人勉勵,我等一定盡力而為,不辜負了大人的一片厚望!”眾考生再度表態,一個個情緒激昂,大有此番鄉試,不成功便不回鄉的架勢。
而后,魏縣令又把他們請到了邊上的館驛中,設宴為他們壯行,在酒桌上,還一個個為他們敬酒,直把眾考生感動得稀里嘩啦,眼淚都要出來了。
李凌心里卻很清楚魏縣令這么做的用意,一者是他確實需要出幾個舉人進士以裝點本縣門面,畢竟這幾年來,江城縣連一個舉人都未出過;二來也算是為將來做準備,因為他魏縣令的前程可是相當遠大的,說不定沒兩年,就要高升,到時有這么一批門生在,總歸是好的。
待到酒宴散去,魏梁才又把李凌給留了下來,先是又照例鼓勵了兩句,而后才把幾篇書文交給了他:“你去省城時記得把這幾篇文章都看熟了,再揣摩其中用意,尤其是作者對圣人之言的觀點,并牢記在心,用于自己文中必然大有裨益。”
李凌接過那幾篇文章,卻不見上頭有落款,但只一怔間就迅速明白了過來,很顯然,這是本次鄉試主考的一些文章了,是自己老師用關系弄來的。
這可實在算得上是一份大禮,對他的鄉試也有極其關鍵的幫助了。
要知道無論是誰,哪怕表現得再是公正公平,也是有自己好惡的。這擺在文章上就體現得越發明顯,一個考官若是遇上與自己理念不符甚至相悖的文章時,必然不會手下留情,哪怕你寫得再好,也可能被黜落。但要是你合了他的心意,與他的觀點一致,即便其他地方略有不足,也能被掩蓋過去,從而順利過關。這一進一出間,說不定就能決定鄉試的成敗了。
所以就連李凌都為之動容,忍不住再次拜謝:“多謝老師提攜指點……”這等文章可不好弄,就是魏梁,怕也要花不少心血才能弄到。從這兒自也能看出他對李凌那是相當關心和重視了。
“不必如此,我做這些終究只是錦上添花,到底能不能一舉中試,還得看你自身的能力,還望你全力以赴,不要讓自己今后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