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下來,京城的縱橫書局那真是大變了模樣,變的不光是前頭的店鋪門臉,還有后頭。
占了足足五家店面的書局后院自然變得很是寬敞,除了必要的印刷作坊外,還有庫房、帳房和專門招待重要客人的會客廳堂等等建筑,尤其是最后的客廳,更是氣派奢華,又透著文化韻味,叫人見了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李凌就在這客廳中,當然坐的是最上首的主位,其他幾個掌柜則小心翼翼地坐在下首,完全是一副恭聽教誨的模樣。雖然李東家已有多年未曾回來,但他在書局眾人心中的地位并未因此有所降低,反倒是因為與他的書信往來,經他指點而做出改變,讓書局生意不斷變好,讓大家對他更是心生敬畏。
一番寒暄問候,便有伙計把一摞賬冊給送了過來:“東家,這些便是我們書局兩年里的進出賬目,還請你過目。”
李凌笑著瞥了眼那幾十本賬冊,便笑著搖搖頭:“你們做事我放心,就這么說說這兩三年的經營情況便可,就不查賬了。”他自信這些人不敢在賬冊上耍手段欺瞞自己,這不光是因為掌柜們知道自己算賬的本事,不敢班門弄斧,更在于現在的他的身份。
揚州知府在京城官場里確實什么都算不上,連想入住館驛都只能住最差一檔的客房,但對尋常百姓來說,他的官職依然充滿了威懾力。就拿眼前這些人來說,一旦真得罪了他,想要對付他們,就跟碾死一只螞蟻般簡單。
更何況,李凌對他們一向大方,每年光工錢都比得過尋常四品官了,再加上年底的干股分紅,那妥妥就是京城里的高收入人群了。這樣的待遇,只要不得了失心瘋,誰會冒著丟命的風險來欺騙自己東家呢?
接下來的事實也證明李凌的這一判斷,幾名掌柜依次開口介紹起書局的情況,完全沒有半點造假或隱瞞的意思,只要李凌詢問,他們就會把生意上的種種細節都道出來,那都是實打實的銀子收入啊。
而經他們這一說,李凌才知道如今書局的規模要比自己想的還大,因為現在京城里不光有這么個總攬的書局,城南和城北也開設了兩個分號,如此就能讓百姓們更容易買到縱橫的書冊報紙,至于遍布全城的賣報人,更是達到了數百之多。可以說縱橫書局硬是以一己之力為天下多生出了賣報郎這么個職業來。
這番介紹,聽得李凌頻頻點頭,滿意贊許道:“不錯,各位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啊,甚至比我希望看到的結果更好。你們放心,只要我縱橫書局能有所成長,年底的分紅一定少不了你們的。”
“多謝東家關照。”眾人也很是興奮,連連稱謝,但隨后,還是有人遲疑著道:“不過東家,其實最近咱們還是有不小的困擾,一直都拿不出個正主意來。”
“哦?卻是什么難處?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