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八到來年上元,本該是天下各方漢家子民最悠閑自在,親人團聚的一段時日。但今年,隨著北疆鬼戎入侵,朝廷做出相應應對,這一習慣就已被徹底改變。
自臘月后,先是各級衙門都有了一系列的措施,或抽調兵馬,或打開糧倉清點物資,或征召治下丁壯,忙了個不可開交。而在臨近年節后,隨著朝廷一份份明令下達,正式的行動也就開始了。
早已枕戈以待的各地駐軍便在一道道軍令之下開拔向北,不光是京畿及冀州等北方地區的軍隊,就連兩淮、湖廣等地的官軍也被緊急調動向北向西而動。他們當然不是被派往前線去和鬼戎作戰的,這些安守地方的普通官兵也沒這個本事,朝廷抽調他們向北只為了填補北疆各地邊軍往北后所留出的空缺而已。
畢竟相比于中原等地,北疆各城的守御任務可要重得多了,哪怕中原各城的守備力量稍微空虛些,也得先保障北疆各城不出差錯。另外,他們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最前線之后做出布防,即便朝中上下都對此戰抱有絕對的信心,但卻依舊要防著萬一,至少得為北疆防線徹底崩潰后做一道緩沖吧。
所以短短時日里,就有不下十萬兵馬被緊急調動,光是從一地北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更別提還需要后方和沿途的補給及時跟上了,而這些后勤保障,自然全落在了以李凌為首的一眾戶部和轉運司官員的肩頭。
其實皇帝在下達旨意后并沒有提議讓李凌親身外出,去京城之外安排糧草和輜重的運輸,畢竟多少年來,朝廷的后勤一向都是在后方通過各種文書,和一份份詳盡的地圖來做出安排的,其中也沒出什么太大的問題。
但李凌在接下這份差事之后,就已經打定主意要離開洛陽這個安穩的所在,去和那些軍隊和民夫們一樣走一遍北上之路了。因為他素來堅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各級官府交到朝廷的文書再細致,地圖上所畫的山川地理再是詳細,卻也比不了實地走上一遭,真正地去和民夫,和軍隊有過接觸。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軍隊要的是什么,運糧隊伍這一路會遭遇什么樣的艱難困苦。
而今日,才離京四日的李凌,就面對了第一個麻煩——
一支由少量騾馬和獨輪車,以及絕大多數挑擔組成的隊伍正迤邐地行進在向北的官道之上。這兒離著京師洛陽已有二百里,雖然算起來還屬于京畿之地,但已完全沒有了京畿的繁華,就連官道都是崎嶇狹窄的,還有好幾段路需要翻過高高的山巒。
沿著道路走到山坡向兩邊看時,都是光禿禿的一片低洼,而道路卻只夠兩馬交錯而行,所以當人挑了擔子翻山越嶺時,就得顯得格外小心翼翼了,不然就是個墮山身亡的下場。
當然,這些還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一場大雪正好迎頭撞上了這支北去的運糧隊伍。如此一來,本就難行的山道變得越發危險,甚至許多地方因為都被大雪覆蓋的關系,都分不出道路和空檔所在了,前頭的人只能拖緩腳步,先用木棍之類的東西探路,確認安全后,再往前行上一段,如此一來,這效率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