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消息的流動就是快,只幾日工夫,關于江南有商人私自毀銅錢鑄成銅器的說法便已傳得人盡皆知了。
這一下,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說什么的都有。有說人心不足的,有說朝廷考慮欠周的,也有說地方官府辦事不力,該當嚴加處置的……這最后一條,倒是與眼下眾人皆知,無數百姓都頗為推崇的新官法暗合了,反正在大家看來,地方上出了問題,就是官員辦差不力的緣故,就該嚴懲不貸,奪官罷職外加流放,一套招呼上去。
直到幾日后,縱橫報上市,頭版頭條也對此事作了詳盡地點評,這才讓許多人發現事情要比自己之前想的更為復雜。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縱橫報在整個京畿地界都成了有相當話語權的存在,不光那些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喜歡看,就是當官的也都每期不落。這報上的內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尋常百姓能看到許多發生在京城周邊的樂子趣事,而當官的也能從中掌握相當的內情隱情或是自己任上的不足,從而加以補救改過。
不過縱橫報這些年來倒也還是基本遵循李凌定下的不涉朝政大事的習慣,最多就是對某些已經定性的案件稍作點評。而這一回,江南熔錢一案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縱橫報卻突然于頭版頭條花大篇幅加以報導評述,還真讓許多熟悉其風格的讀者感到有些意外呢。
不過在看到這篇雄文的作者署名后,很多縱橫報的老讀者們又都釋然了。因為那文章的作者,赫然是逍遙子!
已經是族學館長的葉清穿一身考究的袍服,坐在自己單獨一間的書房中,悠然地品著茶水,取過了讓人買來的縱橫報,隨手翻看起來。
多年過去,當初只是族學中一名普通教書匠的葉清已經成為了館中說一不二的存在,太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比如他的穿著氣質,比如他所喝的茶水品質也從原來的幾十文一斤到現在的百來文一兩,再比如他現在辦公的環境……
但也東西是未曾改變的,每次縱橫報出街他都會買一張細讀的習慣,葉清就從來沒有變過。
而當他隨意掃過報上內容,看到頭條署名竟是久違了的逍遙子時,也是猛然一震:“他……怎么還會在報上寫文章?”作為縱橫報的忠實老讀者,葉清可是早就知道這個逍遙子的真實身份了,他不但是縱橫報的東家之一,更是朝中官員。
不,到現在,這位大人已經是位高權重,不在任何一個宰執之下的重臣高官了,掌管朝廷財政大權的三司使李凌李大人。
想李大人現在的身份,何止是日理萬機啊,他居然還會抽空在報上刊登文章嗎?這也太出人意料了呀!葉清滿心的驚訝,不過在隨后仔細去看那文章內容,他總算是有些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這篇文章寫得很是淺顯易懂,哪怕夾雜了一些金融上的道理,對葉清這樣的讀書人來說也沒有半點閱讀障礙。
上頭的內容也很直白,提到了熔錢牟利之舉不光是非法賺錢,更是對朝廷的冒犯,以及對整個大越金融系統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