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知識是眼睛看到物品,現象,分辨記憶這種定義。下次不管是看到物品,現象,知道定義。還是看到定義,知道物品,現象。這都屬于眼睛知識。
味覺知識,就是品嘗分辨定義。還有其他各類感覺知識。就是感覺,細分的感覺,對應定義。說起來,什么能力,其實也就是感覺對應定義。
所以教物品對應定義,這種知識,很多時候,對于那個被教的人來說,其實他沒有產生感覺,只是記住了物品和對應定義,也就是所謂記住了知識而已。
應該教的,是他自己真實產生定義的感覺。就像味覺知識,他品味了甜,對各種甜度的自己定義,當然為了交流的需要,可能需要一個標準定義,他不需要自己的定義,他需要理解標準定義,對應他感覺中的那個層次。
眼睛知識容易交流,比較容易定標,顏色,顏色深淺,形狀,現象,軌跡等等。其他感覺知識就不是那樣容易定標了,所以交流也是挺粗糙的,就像用甜這種定義,定義了甜的物質,就一個字標準。
思考知識也是比較容易定標的,就是科學知識。思考就是為了得到接近真相的知識,說這個事答案也可以。文字交流,對,文字就是一種標準定義,用來彼此交流的。
一個人僅僅記憶知識,這是不正確的,這個人的感覺完全沒有打開。或者就是說靈智未開。自己對自己感覺更多的細節分辨,定義越多,知識越多,也就是自身潛力開發越多。
能力其實也是一種感覺辨識,說辨識,是說自己真實體會過的,真實會的,然后識別的。而不是自己根本沒有體會過,根本沒有這種能力,只是記住定義和對應存在物。
能力可以被培訓。當然其他感覺辨識,都是可以被專項培養出來的,這是一個時間的過程,是一個自身真正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己真實體驗感覺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但是可能花費的時間不一樣。
真實體驗過感覺,記憶很難遺忘的,這就已經成為你的能力,屬于你真正的能力。這不是知識了,那種學習過來,定義和存在物對應關系的知識。是你真正的能力了,不會遺忘的。
一直說的,教育是培養一個人的能力,就是這種。真正的身體體驗了感覺,對這感覺不停細分,辨識,標準定義,從而一直都會的,一接觸到這種感覺,就會記起這標準定義,源于本能。
每個人可能進度會有所不同,進度不同而已,也不能說天賦不夠,天賦是這個進度的瓶頸,就像再也無法辨識了,就像有七種顏色,你只能分辨三種,再也無法分辨。
說起來,這樣培訓,學習,或者教育,都是非常累的,真實的。那種不用感覺,記住知識,又很快忘記,來說,簡單,人也是虛幻的,脫離實際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