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鄰居有自己的品味,爵士樂并不是她特別喜歡的,在演奏完美好的世界后她開始演奏巴赫,一個活著的時候并未享有盛名,死后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的藝術家。
生活平靜?那是因為你缺少專注,這個世界一點都不平靜,同樣巴赫的音樂也是如此,認為巴赫平淡的人,那是因為你缺少專注。
他是個郁郁不得志的人,沒有同時代的貝多芬和莫扎特出名,雖然是宮廷樂師卻只是糊口而已,世俗生活沒有給他帶來名望,他就將精力轉向了精神世界的領軍人物,教會。
他的音樂充滿了神性,只有經歷過災難的人聽巴赫才能感覺到他音樂帶來的撫慰。他生活的17世紀正是黑死病肆虐時期,女巫審判還沒有結束,光明仿佛遙遙無期,在這種黑暗的時刻守住內心的優雅和對音樂的熱愛,不去追逐名利是多么困難。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抒發了人類對災難的痛苦和憐憫,他希望音樂能給人帶來內心平和與幸福,即便不為世人理解,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只要能給他所居住的那個小鎮的人帶來快樂他依舊會創作下去。
知音難求,有聽眾的感覺和自己獨奏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樓下的那位媽媽彈奏巴赫的時候就不像彈奏莫扎特的時候那么缺乏感情了。
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的一生經歷的是另一種苦難,在1993年,年僅12歲喬迪-錢德勒控告杰克遜在夢幻莊園猥褻他,杰克遜當時和男孩的家人達成了庭外和解并支付2330萬美元的賠償金,只不過杰克遜始終否認自己有任何罪行。
他的事業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2002年的時候邁克爾帶著三個孩子抵達德國,入住阿德隆酒店的總統套房后,他出現在陽臺,向聚集在酒店外的幾百名歌迷揮手,沒過多久他抱著小兒子普林斯邁克爾二世舉過陽臺,那場面太過驚險,沒過多久媒體大肆報道負面報道,指責邁克爾虐童。
在電影后天里有一個鏡頭,當龍卷風來的時候還有人拿著相機在拍攝。
不論是自己以后觀看又或者是賣給媒體,那段視頻都很有意義,前提是拍攝的人能活下去。
東方有個著名的作家魯迅,他曾經說過,人們希望別人脫地赤條條,自己的衣服整整齊齊地穿在身上,這樣就可以明言輕蔑著別人,眼珠子卻舍不得轉動分毫。
那些在文章中抨擊邁克爾的人,多少在心底里希望他松開手,把那個嬰兒扔到地上?
根據瑪麗娜人性實驗的結果,當自由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時,潛藏在人心底的惡會慢慢蘇醒,直到肆無忌憚,將人性之美徹底被無邊的惡吞噬。
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觀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如果殺人不用承擔罪責,你會向別人動手嗎?
絕大多數人單個被詢問的時候會說不會,但要是混在人群中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當兩個男人將子彈裝進了手槍,觀眾之中有個女人在不斷指導他們應該怎么做,該對準什么地方。
如果有人跳樓自殺,問人群該不該跳,他們的回答一定是讓他跳,甚至還有人會抱怨怎么還不跳,耽誤他的時間。
當瑪麗娜的實驗結束,她從麻醉狀態中蘇醒,她站起來,大部分人才意識到她是個活人,這些對她做了惡的人都受到了驚嚇,害怕自己被報復,于是紛紛落荒而逃。
只有少部分人留了下來,他們是最早清醒過來,意識到那不是一場“秀”,并阻止那些看“秀”的人繼續為惡的人,他們擁有的品行是善良和正義,可惜擁有的人太少了,并且覺醒地很晚,一直要到關鍵時刻才會迸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