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屋就像是每個家庭的雜物間,里面塞滿了平時不用,丟了又可惜的雜物。
女人總是這樣,覺得這件東西有紀念意義,每件物品都充滿了沉甸甸的回憶,似乎只有好好地收藏它們,讓它們在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后依然保持原來的樣貌才能對它表達深刻的珍愛。
對女人來說無論是戀愛,還是戀物,只要動用了情感,所有的行為都值得被允許和被理解的。
對消費主義和資本家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斷舍離”,多余的物品反而成了生活的拖累,會繁重的壓得人喘不過氣,將那些東西一把火給燒了會讓人輕松得多,擺脫了對物質的迷戀就能專心追求精神的自由,減法生活能讓人控制自己的欲望,瘋狂購物行為,其實就是典型的“強迫性購物行為”,強迫癥是個可怕的死循環,家庭主婦是自殺高危人群,而強迫癥患者自殺的幾率,比健康人群高出10倍。
有些女人以為自殺能喚起男人的同情心,挽回自己的婚姻和愛情。
然而事實并不如此,即便女人真的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樣在酒店浴缸里割腕自殺了,他們也只是愧疚一陣就忘了,很快和新的女人開始新的戀情。
他們擅長“繼續前進(moveon)”,而且他們還是平均法則的信仰者,即拜訪的客戶夠多,成交的幾率越大。
同樣約會的女人夠多,他們能有更“深入交流”的機會也更多,所以不必為拒絕他們的追求而感到良心不安,挫折會讓人長大,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的選擇,他們會明白不草率做決定的重要性的。
教會傳教首先是女人,他們利用了女人向善的心,女巫審判的時候受害者也是女人,當黑死病讓他們的謊言被拆穿后,他們就失去了曾經大地主的地位,變得沒人相信了。
人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體系里,研究歷史的時候不能只關注人類社會,還要關注天氣。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黃河一帶發生大旱,中國古代最大的一次瘟疫發生了,張仲景就是那個時代的人,他寫了一部傷寒雜病論,似乎那個時代流行的瘟疫就是“傷寒”。
張角通過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廣泛地在社會上活動,大收徒眾,發展力量,擴大影響。
當時朝廷正處于宦官專權,官員們為了爭權奪利而內斗,根本沒人管百姓的死活,黃巾起義因此才跟野火一樣快速蔓延開來。
官員們還在算自己俸祿的問題,百姓餓到失去理智,這個時候做正確的選擇能成就一番事業,曹操就很清楚,孔融就不清楚。
中國人一直試圖推廣儒家文化,并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說給小孩子聽,西方的家長其實很反感這種行為。
孔融讓梨的行為剝奪了其他孩子,包括他兄長表現的機會,表揚都被他一個人給搶走了。這種習慣被他帶到了長大成人后,他后來被皇帝任命為建筑師,卻參與不該他管的朝政,他也許從小就習慣了被人們稱贊,所以長大了還要繼續名譽。
這種人很讓人討厭,哈利以前魔藥學得不好,因為西弗勒斯的舊課本成了魔藥課的“王子”,很多人都因此心懷不滿,厄尼回了休息室就經常為此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