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白中國人想輸出自己文化急切的心,不過西方人也不是傻瓜,東方的老師如果看到孩子在孔融讓梨的啟示下還是選擇不讓,會大一個大紅叉,在西方則會打勾并且還說“你做的很對,孩子。”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非常不誠實,他明明自己想吃最大的梨,卻為了贊揚而選了最小的那個,而且他讓梨的故事傳了兩千年,他獲得的利益比一個梨大多了,這種教育方法會培養出一個擅長演戲的利己主義者,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東漢末年發生了大旱災,糧食絕收,曹操下達了禁酒令。
漢代的酒主要是以糧食釀造,災情最重的是青州,即是孔融曾經管理過的北海地區。
一開始他做的不錯,設立學校,表顯儒術,就算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禮對待,但是他打仗不行,孔融被黃巾管亥所圍后情勢緊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相劉備求救。
三國演義波莫娜也看過,那個愛哭的劉備也是個很狡猾的人,他在曹操下了禁酒令后也在自己的封地下了禁酒令。
曹操推行禁酒令與孔子二十世孫孔融發生了一場歷史上著名的爭論。
曹操說:飲酒喪德,為正世風,所以要禁酒。
孔融說:古圣賢喜歡喝酒的多了去了,譬如帝堯千鐘不醉,建立太平天下;孔子百觚不倒,才能稱作圣人;劉邦醉斬白蛇起事;樊噲醉解鴻門之厄;等等。
曹操又說:很多當政者都是誤在酒上,譬如夏桀、商紂都是因為好酒而丟了天下。
孔融又說:夏桀、商紂還因為婦人丟天下,那你是不是還要禁止人們結婚呢?其實你禁酒的真正用意,不過是吝惜糧食罷了。
于是曹操無話可說。
一個利己主義者往往有高智商,孔融多么擅長辯論,可是他忘了,老百姓快餓死了,軍隊也沒有足夠的糧食進行征戰。
當時戰事不斷,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在這樣一個極端的環境下,他有酒喝了,其他人沒有糧食吃了,也許他并不是那么愛喝酒,反對禁酒令是為了打壓政敵曹操,可是他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他是出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為別人著想,即便有一天著火了,他也會說別人家著火和他有什么關系這種話來。
如果大火蔓延,燒到他家了,他大喊救火,別人也是用“你家著火和我有什么關系”回答,這火就別滅了。
倫敦大火是發生在大瘟疫之后,當時倫敦居民能跑的都跑了,而且燒毀的房子絕大多數是以前黑死病人住過的,沒人愿意接近,大火才燒了小半個倫敦,如果不是后來有人重建,倫敦已經變成廢墟了,哪有今日光彩照人的樣子。
曹操的禁酒令最終沒有推行下去,有太多“文人”公開以大吵大鬧的方式來進行反對了,中國古代一直有文武之爭,西方則是信仰問題,肯尼迪是美國唯一當選的天主教總統,天主教和新教曾經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以為美國文化就是汽車、西部牛仔還有摩天大樓,真正的美國存在槍支泛濫和酗酒問題,20世紀20年代的禁酒令也是為了解決“酗酒”而頒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