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盛宣懷就命令手下控制這些蠶絲商,把貨價壓低賣給胡雪巖。
本來胡雪巖想用七八百萬兩銀子來收購,一看這價格有利可圖,就花了2000萬兩白銀來收購,胡雪巖還不知道自己鉆進盛宣懷的套子里。
等到第二年胡雪巖準備往外賣蠶絲的時候,盛宣懷就告訴那些在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商人,不要收胡雪巖的蠶絲,他會用別的方式補給商人,不然就是跟政府為敵。
結果這些外國商人沒人收胡雪巖的蠶絲,胡雪巖賠了1000萬白銀。
胡雪巖的現金出現問題,盛宣懷一看時機已到,來了次更狠的。讓那些把錢存在胡雪巖埠康錢莊的官員朋友去要現金,結果出現了擠兌現象。
加上胡雪巖在蠶絲賠了錢,一時間現金出現問題,老百姓紛紛上門要錢,這下胡雪巖的生意徹底倒閉了。
有很多人認為盛宣懷對于近代中國的貢獻,卻是要遠遠超過胡雪巖的。因為盛宣懷開創了近代中國經商的十一個“第一”:
創辦參與中國第一家民用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擬就第一個民辦企業章程《輪船招商局章程》;創辦中國第一家電訊企業天津電報;創辦中國第一家內河輪船航運公司山東內河小火輪航運公司;創辦中國第一家近代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創辦中國第一家商辦鋼鐵聯合企業漢治萍煤鐵廠礦公司;督辦修建中國第一條南北干線鐵路蘆漢鐵路;創辦中國第一所工科大學北西洋學堂和南洋公學;創辦中國第一所正規師范學校南洋公學師范班;
倡議成立中國紅十字會;創辦中國第一所民辦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但是這些都是他用“欺詐”的手段絆倒了胡雪巖后得來的,商人要講“誠信”,他這種無信的行為雖然贏了一時,卻壞了自己的名聲,清朝末期,各地的鐵路由官辦合股改成商辦,由地方民營來主管。但是盛宣懷出任郵傳尚品時,就把鐵路收歸國有,結果觸怒了地方利益。隨后廣東、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借機發動了革命,這件事情成了壓垮清朝最后一根稻草。
胡雪巖已經很富有了,他何必要搞壟斷,讓別人都活不下去,一家獨贏,生意人要給大家一條活路,這樣生意才做的下去。
同樣盛宣懷絆倒胡雪巖也不全是生意的糾紛,他的背后還有李鴻章,還有海塞之爭,在胡雪巖倒后李鴻章成為了自強運動的主要負責人,左宗棠認為應該自己造艦,李鴻章認為造不如仿,仿不如買。
剛開始造一個東西,肯定是殘次品,需要試制迭代改進才能變得更好,一下造出來完美的東西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工業和武器領域。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人才的重要性了。
在自強運動期間,李鴻章還撥款給了茶業公司,這并不是目光狹隘、收受賄賂挪用公款,當時的茶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一旦茶業倒了,會有很多人失業,1890年印度成立立頓紅茶公司,他的廣告詞是“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
印度產的紅茶口感和原產地武夷山紅茶差別很大,印度在熱帶地區,產的紅茶味道很重,中國人直接泡著喝恐怕受不了,它適合加奶和糖,這適合歐洲人的口味。
要客戶滿意了,商品才賣的出去,但是文化價值卻不能變,立頓紅茶賣的都是碎茶,要用茶包沖泡,這種茶中國人根本就不會喝,誰喝這種茶渣子呢?
正宗的紅茶泡開后葉子都能看清楚,誰能保證立頓紅茶不是用下腳料來坑害消費者?
增文廣義上說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從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當商人可以不講義氣,卻絕不能不講誠信,賺的就是口碑,口碑就是品牌,一個品牌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二戰前夕,德國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信托公司叫巴比納信托行,專為顧客保管貴重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