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句諺語,叫沒有什么比你朋友或者鄰居發了財,更能攪亂你心了。看到自己認識的人發了財,是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
在“從眾心理”的瘋狂漩渦中,全世界能忍住的人,不到十萬分之一。
如果能倒回十五年前,問問那些夜夜笙歌,一擲千金的日本人,十個人十個人會告訴你,日本泡沫經濟是因為廣場協議,日元升值。
可當你再問它日元升值后發生了什么,大多數人就答不上來了。
實體經濟往往影響著就業崗位,阪和興業原本是一家很老實的鋼鐵公司,然而廣場協定簽訂之后,社長卻開始玩起了外匯,成為鬧東京的六鬼之一。
廣場協定簽了,日元漲定了,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炒外匯呢?
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于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當時卡特比勒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小松,時任總裁李摩根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只要美元能貶值20%,我能把挖掘機開到日本的首都。”
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
日本的企業都有炒作金融市場的念頭,但心里沒底,也沒人帶這個頭。而這時“阪和”的成功為日本全國瘋投機、炒作,起了一個非常非常不好的作用。
日本大大小小的企業,看到“阪和”的風光,都走上了同一條路。還干什么實體經濟,還煉什么鋼,還造什么車,還搞什么機床。炒匯,向“阪和”學習,一天賺一個億的小目標輕松能夠實現。
1987年5月29日,一方面受到美國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政府的錯誤決策,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向日本列島,發射了一枚“金融原子彈”。
中曾根康弘對全日本人民發表電視講話,公布了日本政府的一項重大《景氣對策》
該對策主要內容如下:1,不低于一萬億日元的居民減稅2,不低于五萬億日元的政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