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法古典學說認為,“兒童不能預謀犯罪”,“七歲以下的兒童不可能有犯罪的意圖”,7歲以上14歲以下的孩子被認定為“不能有罪”,即便是犯罪也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古典法認為不可能存在天生壞的孩子,也沒有不可挽救的兒童。
波莫娜可一點不這么想,這世上有一種“絕癥”,叫做貪玩和懶惰,她可以做在休息室里放會唱歌的植物,啟發孩子們對植物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不自覺地自然學習,卻無法做到讓他們“自覺”、“自愿”得學習。
適當地鞭策有助于前進,可惜體罰已經不允許有了,尤其是寄宿學校這種對外完全封閉的環境。
羅馬法古典學說成為世界各國未成年保護法的立法的基本理論,在英國普通法里,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家長對孩子有絕對權力,甚至可以虐待和遺棄。
但隨著人權事業的發展,這種現象正不斷被人無法容忍,于是就出現了“國家是未成年人最高監護人”的衡平法,這一則衡平法的目的不僅是處理危害未成年人的家長,也是在突出“監護思想”。父母都不能隨意處置孩子了何況是老師,然而烏姆里奇在學校任職期間,設法讓魔法部同意了可以鞭打學生,這個最高監護人都同意可以打孩子了,那么家長自然也可以打了。
這時候又有人說孩子不能打,東方有句哲言,慈母多敗兒,小巴迪克勞奇的母親就是典型,她可以代替兒子去死,去阿茲卡班被攝魂怪親吻,可是小巴迪克勞奇最后還是沒有悔改,閃閃將自己的母愛加注在他的身上,他最終還是假扮穆迪,和食死徒攪合在一起,最終被抓去阿茲卡班執行死刑了。
一家人全死光了,這下子有人是真的滿意了,封閉的寄宿學校和監獄差不多,都是與世隔絕,監獄里經常發生暴動,學校里面也容易發生事故,人的負面情緒會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釋放,魁地奇是個很適合發泄的運動。然而和真正的暴力比起來這都不算什么,在哈利入學前格蘭芬多一直被斯萊特林壓著打,魁地奇杯的冠軍一直是斯萊特林,他一出現這種情況就顛倒過來了,要說偏心阿不思還不是一樣偏心。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斯拉格霍恩的辦法是用花言巧語騙學生,自己有多么賞識他,“可怕”的斯內普沒有這種狡猾。
沒有懲罰,只有說教,這幫小巨怪就更無法無天了,教授們能做的只是關禁閉,西弗勒斯終于逮著機會讓人可以替他干活了。以前他還能找波莫娜借家養小精靈,他在斯萊特林站住腳“獨立”之后就要自己解決,因此他抓違紀的學生比誰都起勁,因為那些學生在他的眼里就是“勞動力”啊!
麻瓜的心理學對巫師同樣適用,框架效應是指一個問題在兩種邏輯意義上相似的說法卻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
監獄里的罪犯怎么能和學校里天真無邪的孩子相提并論呢?他們都是罪犯吶!
學校里有校規,學校外有法律,監獄里有獄規,人無時無刻都活在規則和束縛里,被人管束不能隨心所欲地為所欲為的感覺當然痛苦了,未成年保護法成立的前提是人性本善,只有人性本善才會“不存在犯罪意圖”,可是將阿里安娜按在水里的三個麻瓜孩子卻不見得“沒有犯罪意圖”,波莫娜是人性本惡論者,校園暴力是另一種形式的證明,在缺乏監管、沒有正確指引并且不用擔心被懲罰的情況下瑪蒂娜人性實驗又一次發生了,欺負人也需要想象力,由此產生了許多成年人看來很缺乏理性,簡直荒誕的欺凌事件。
這種情況被害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打回去,告訴老師只能救自己一時,老師和警察不是隨叫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