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藝復興是地中海時期的黃金時期,那么蒸汽機推動的工業革命時代則是英國最引以為傲的時代,甚至于人們還給那個時代取名為蒸氣時代。
然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蒸氣時代走向了衰落,它成了人們記憶中的一個符號,曾經在鐵路上飛馳的蒸氣火車被電力驅動的車頭取代,維多利亞時代修建的國王十字車站里已經看不到蒸氣火車的蹤影了。
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是專門供去霍格沃滋讀書的師生使用的,它和騎士公交一樣是一種社會福利,雖然有車票,卻并不會向乘客收取費用。
七又二分之一站臺的歐洲專列卻是要收費的,1994年英法之間的海底隧道通車,這條隧道并不通汽車,而是通的火車。
穿過海峽建立固定通道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的拿破侖一世時代。但是那個時候因為技術和英法兩國的關系一直被擱置了,長期以來英方反對建設海峽隧道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軍事上的風險,麻瓜們希望利用海峽作為抵御來自歐洲大陸軍事入侵的天然屏障。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英國加入了歐洲共同體,為了在在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建立更為方便、快捷的通道,英法海底隧道工程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但是這個時候阻止隧道施工的不是政治局勢,而是金錢的問題,從1986年2月12日法、英兩國簽訂關于隧道連接的坎特布利條約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隧道由歐洲隧道技術公司經營,但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所以債務沉重,最終政府仰賴私人資本的投入緩解了這個問題。
只要有利可圖的地方就能看到馬爾福的身影,從七又二分之一月臺上駛出的歐洲列車和麻瓜的電力火車共用了海底隧道。
霍格沃滋特快一開始是英格蘭柴郡的麻瓜工程師設計制造的,使用的是蒸氣驅動引擎,但交付使用的時候里面的蒸汽機被拆掉了,盡管它自帶一個煤水車,實際上它根本就用不上,霍格沃滋特快是依靠魔法驅動的。
歐洲專列和霍格沃滋特快一樣也是用的“蒸氣車頭”,波莫娜極度懷疑那是馬爾福對麻瓜科技匱乏的理解導致的,霍格沃滋特快刷的是紅色的油漆,歐洲專列則是刷的綠色,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巨大的森冉。
這是一輛臥鋪車,和隔壁七號站臺的麻瓜火車為了盡可能多得載客而密密麻麻地布置了座位不同。它的內飾非常豪華,床位加長加寬,設立雙人床以及家庭套間,餐車里有亮晶晶的餐具,走廊上有水晶吊燈,提供服務的也不是平民車廂里邋遢俗氣的火車乘務員,亦或者是霍格沃滋特快上那位推著裝滿了甜食的老女巫,他們接受過專業訓練、手上戴著白手套的“高級乘務員”。
這輛車就像是一個移動的豪華賓館,是完全為“上流社會的人”設計的,魔法世界的普通平民旅行一般都用麻瓜的交通工具,目的是方便快捷,減少在路途中使用的時間盡快到達目的地。
這輛火車則是為了讓旅行者享受旅行的樂趣,在海底隧道建成之前,火車會在英國這邊的港口停下,旅客搭乘渡輪到法國,在岸上守候的第二架列車會將旅客送至歐洲大陸,因此英國國王十字車站的發車時間是下午三點。
隧道通車后發車時間就改在下午6點25分,當天色開始變黑,車窗外沒有任何風景可看的時候火車剛好駛入海底隧道,等第二天天亮時就能看到明媚的法國風光了。
新富階級如烏姆里奇、史密斯家這種人有希望得到貴族身份認同的“攀爬心理”,她買斯萊特林的掛墜盒以及和赫爾加赫夫帕夫攀親都是出自于這種心理。
沒落貴族則拼命維護舊有的榮耀,聯姻往往是最好的辦法。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羅斯嫁給美國鋼鐵大亨卡爾,格林格拉斯和臭名昭著卻很有錢的馬爾福家聯姻都是為了維持“貴族的體面”。
人有時不得不嘆服金錢帶來的魔力,它確實能買來很多東西,甚至包括愛情,羅斯那種視金錢如糞土的女性普通男人也是養不起的,莫內一副畫現在值多少錢了?
教父教母在書房小睡了一會兒之后,德拉科也起床了,喝了鎮定劑之后他鎮定了不少,而且他還能正常吃肉類食物,只是德拉科變的很沉默,臉色也很憔悴,不像他小時候那么“水靈”了。
剛入學時的德拉科,眼睛就像水晶一樣透明閃亮,現在則看起來像金魚,兩眼無神,仿佛失去了那種靈性。
他挽著阿斯托尼亞來到國王十字車站跟教父教母送行,年輕的俊男美女非常惹眼,再加上他食死徒的身份,其他同乘這輛火車的旅客不免對波莫娜和西弗勒斯這對中年乘客多看了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