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是個很可惜的人才,如果他的同門師兄李斯沒有因為嫉妒而誣陷了他,他也許會輔佐秦始皇創造一個不一樣的帝國。
《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分別解釋了《老子》十二章,其中《德經》八章、《道經》四章,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
先秦法家本來極其凌厲,而道家老子之深邃精奧則遠過其他諸子,凌厲的法家與深邃的道家本一脈相承,故學者有“道生法”一說。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谷知之矣。’”
因為這篇文章,中文中有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成語。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在伯爾尼的克拉姆肖街49號居住,作為一個猶太人,不論是往東,還是往西都不是個好選擇,瑞士是永久中立國,申請瑞士公民權是最明智的選擇。
從16歲開始,愛因斯坦就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么現象,因此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困惑。
17歲那年,他獲取阿勞中學畢業證書。后遷居蘇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學院就讀,1899年,愛因斯坦20歲那年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也是在同一年,阿道夫希特勒10歲了,希特勒出生在布勞瑙的一家名為波麥的小客棧里。他是奧匈帝國一個海關職員在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個孩子,有三個兄弟和兩個姐妹,均幼年夭折,只留下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和妹妹保拉·希特勒,他在小學的成績一貫良好,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2年,他參加了唱詩班,跟據他自己的記載,他當時的夢想是希望將來當個牧師。
1870年俄歷4月10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出生于俄羅斯帝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出生了,關于這個名字很多人都很陌生,但他的筆名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列寧。
他的父親名叫伊利亞·烏里揚諾夫,是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廳的視察員。因多年從事國民教育的勞績,晉升為省國民教育總監,并曾獲得貴族稱號。列寧的母親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是一位醫生的女兒,結婚前住在農村,雖然只受過家庭教育,但由于她勤奮好學,后來仍然通過考試獲得小學教師的稱號。哥哥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曾是喀山大學的優等生,民意黨人青年小組的成員。1887年3月13日,因參加謀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5月20日被殺害。
列寧和尼古拉三世有私仇,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6月底,列寧全家移居喀山,秋天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然而,不久他就因為參加學生運動、反對警察制度而被學校開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后,于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筆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并同克魯普斯卡婭結婚。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辦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一份機關報《火星報》。
11歲時,希特勒被送到林茨上中學。這需要他父親破費一點錢,也說明他父親有志讓兒子走自己的道路—當個公務員。但這卻是希特勒最不想做的事。他與父親發生了爭執,希特勒想要當個畫家,這次沖突的結果是希特勒在學校里就不再好好念書了。
1903年,24歲的愛因斯坦與大學同學米勒娃·瑪麗克結婚,他們結婚前就已經有了第一個孩子。
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