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是貿易大擴張的時期,伊比利亞半島是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十字路口。
在8世紀到12世紀之間,伊比利亞奴隸貿易由***商人控制,他們將基督教和異教奴隸運送到中東和北非。
從13世紀開始,這一過程發生了逆轉,奴隸貿易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十字軍擴大了教會對***土地的權力,奴役了戰爭中的***。耶路撒冷在1187年被占領,基督教征服延伸到伊比利亞***,1061年占領托萊多,1236年占領科爾多瓦,1238年占領巴倫西亞,1248年占領塞維利亞。
奴隸制無疑是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公元1至2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帶,然而到公元3世紀,羅馬的奴隸制便出現了嚴重的危機,農業衰落,政局動蕩,奴隸主窮奢極欲,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他們的住所往往是一座華麗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進行運動的回廊,有溫度不一、相互連接的暖氣房。每進一個暖氣房,溫度就加高一次。
這種洗澡方式現在被稱為土耳其浴,進浴室大都帶一個豐盛的食品盒,裝著羊肉串、腰子、酸奶、榛子等食品干果。沐浴后,新朋舊友聚在一起,邊吃喝邊聊天。這種“浴室聚餐”往往持續九小時,洗完澡后還要遍身涂擦芳香的膏油,冬天防凍夏天遮陽。
皇帝為了炫耀帝國的豪華,經常假借各種節日和紀念日舉行盛大的活動。公元106年,圖拉莫皇帝為紀念他在達西亞的勝利,連續舉行123天的節日娛樂。
公元4世紀一個大官僚為兒子舉行游藝慶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宮廷內的奢侈腐化更是有恃無恐,僅御用美容師就多達數百人。
與此同時,人民的負擔卻日益加重,奴隸更是毫無人權。對于奴隸主而言,奴隸就是牲口,就是一件物品,奴隸被稱之為“會說話的工具”,可以隨意交易買賣,甚至可以隨意殺死奴隸。
羅馬帝國的奴隸主要來源于戰俘,這些戰俘的來源則是五花八門,有一部分人會去當農奴,還有一部分會被送去斗獸場當角斗士。
他們手持短劍、盾牌或其他武器,彼此角斗,博得觀眾的喝彩。在大約兩千年之前的羅馬帝國,類似的娛樂項目備受歡迎。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的角斗比賽大多由私人資助,而帝國時期角斗比賽則主要在皇室或政府的資助下進行。
那些在競技場里與動物搏斗的表演者叫做“斗獸士”(bestiarii)。在羅馬人眼中,斗獸士和角斗士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狩獵表演與角斗比賽也是兩種不同的娛樂項目。
在競技場一天的娛樂活動中,狩獵表演通常最先進行,其次是公開處決死囚,最終的壓軸節目才是角斗比賽。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接受教訓,公開處決是一種娛樂,但有人卻以為那能起到威懾作用一直到查爾斯狄更斯這樣頭腦清醒的作家提醒世人,絞架不能放在人多的地方。
貴族都是斬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貴族都是享受這種“禮遇”。
一般來說,角斗士的社會地位比其他奴隸略高,有證據表明當時的貴族婦女相當崇拜這些競技場上的勇士。
他們雖然是奴隸,卻有強壯的體格,那可不是元老院里那些擅長雄辯,可是卻在女奴身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的貴族男性能比的。
女人選擇男人的標準有很多,但是擁有高超搏殺技巧角斗士無疑是讓很多人著迷的。角斗士們在類似于軍事訓練營的“角斗士學校”接受訓練的,他們要進行非常嚴酷的鍛煉并接受嚴格的飲食控制,只能進食高熱量的食物。
血腥殘酷的搏斗給角斗士們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不少人最終選擇自殺,而不是死在競技場上。
他們其實不一定很瞧得起那些深夜跑到關押他們監獄里的貴婦人,可是那能讓他們獲得片刻放松,但是這種日子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約公元前73年,一名古羅馬色雷斯角斗士與高盧人克雷斯、埃諾瑪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領導了反抗羅馬共和國統治的奴隸起義,這個人叫斯巴達克斯,而他所率領的起義則被稱為斯巴達克斯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