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游戲,一群人排成一個長隊,隊伍第一個人看到一個詞語,他要用動作把這個詞表達出來,卻不能說出那個詞,然后一個一個傳下去,最后一人根據傳給自己的動作猜測紙條的內容。
十有八九猜得都是錯的,但這整個過程要說多開心有多開心,這常常是破冰活動時的游戲。
流言就是這樣,總是要有一個地方開始流傳出來,然后人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始傳,傳到最后所說的事已經面目全非了。
中世紀時期的皇帝經常重命,那個廢除了教宗選皇帝權力的查理四世是神圣羅馬帝國的德國人,不是法國的“漂亮查理”,他來自盧森堡家族,他也許是繼羅馬帝國的馬克·奧勒留·安東尼、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七世之后,歐洲最負盛名的學者型皇帝了,這使他在中世紀眾多窮兵竇武的德意志君王中,顯得格外突出。
漂亮查理1328年就死了,根本沒法在1356年頒布《黃金詔書》,這條規定皇帝由當時權勢最大的7個選帝侯,圣職選帝侯:美因茨、科隆、特里爾三大主教;世俗選帝侯: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滕貝格公爵和勃蘭登堡藩侯,在法蘭克福選舉產生。選舉會議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禮在亞琛舉行;羅馬人民的國王即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羅馬教皇的涂油加冕。
有的時候我們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我們解決的問題越復雜,產生的問題就困難。
德國皇帝查理四世在位期間憑借金錢收買、聯姻、許諾和締結盟約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在位期間也發動過若干次戰爭,但規模都很小,更像是清除山賊。
這和陷入百年戰爭的法國不一樣。
黑死病在地中海沿岸國家蔓延開來,人們把瘟疫歸罪于謀殺耶穌的猶太人,于是一場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席卷了歐洲,大約十多萬猶太人死于非命,查理四世對這種暴行置若罔聞,反而從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中取得許多好處。
但是黃金詔書從法律上確定了德意志侯國的分立體制,是侯國實行君主體制的法律根據,它進一步削弱了皇權,加劇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在坐火車來威尼斯的路上,他們路過了很多個國家,一個城市也可以是一個國家,例如現在的梵蒂岡就是,它比羅馬還要小,但是梵蒂岡教宗卻有好幾億的信眾,比意大利總人口加起來都多,如果說權力是由多少人聽從自己的命令而來,那么梵蒂岡的權力和羅馬的意大利政府的權力誰大?
教宗能否說服意大利政府放棄圣天使九曲運河呢?
意大利港務局是國家管轄,并不是威尼斯政府管轄,他們只關心威尼斯交上來的稅有多少。
威尼斯人拒絕游客進城是因為覺得巨型郵輪會破壞島內環境,巨大的排水量會沖擊威尼斯的地基。
港務局的辦法則是修一條新的運河,這種辦法就和英國人會用抽水泵抽水來解決威尼斯洪水問題一樣“天才”。
現在威尼斯的管轄權相較于共和國時代大大縮水,它只能管主島和上百個島嶼,對于沿岸沒有辦法控制。
潟湖里沉積的淤泥對吃水大的船來說并不適合通行,奧地利人為了裝貨,或者說是把威尼斯的宮殿拆了,裝點自己的皇宮深挖了運河,以方便更大的船進入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