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蓮城曾有炎國士卒七十萬,而經過一次粗略的清點之后,嬴澤只受降了二十余萬人。
也就是說剛剛那不知道多少輪的炮擊一共轟殺了超過四十萬人的炎國士卒!
雖然比不上白起白殺神曾經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的戰績,但這樣的戰果也令嬴澤十分滿意了。
畢竟大秦沒有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武蓮城這個武都郡最北邊的城池。
剩下的就只有一路進發了!
武蓮城嬴澤是不會要了,整個武蓮城已經徹底被摧毀,只剩些殘垣斷壁,根本無法修復。
如果嬴澤有心,在這武蓮城旁邊另外建造一個城池顯然來的更加方便。
只不過現在最終的結果還沒有確定,嬴澤并不覺得現在就建城是個好的想法。
諸葛亮也給過他建議,說是直接建城,能夠加強大秦對整個炎國的控制,畢竟在這里建一個新的城池的話,炎國人對里面什么樣根本不會有任何了解,也就沒有機會。
甚至如果以后囚禁了炎國圣君,也可以把他送到這里來暫時關押。
當然了,這都是建議,最終怎么辦,還是得看嬴澤怎么想的。
嬴澤想的不是在這里建城,而是在陳倉城旁邊建城!
因為他不知道攻下陳倉城到底需要多久,畢竟陳倉城里可有超過千萬的人口,常備士兵數量更是超過一百萬人。
這讓的大城市,嬴澤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選擇進行炮擊的。
而且這城太大,除了東風03之外,其他火炮能夠到的地方也是有限。
所以嬴澤決定在炎國圣都陳倉旁邊筑城,以此來體現自己和炎國耗下去的決心。
畢竟炎國面對的從來不是大秦一個國家,就連黃國也攻下了好幾個郡,拿下了不少炎國的國土。
而如果炎國在大秦身上拖得時間太久,恐怕不談救國,連逃亡的機會都不會有!
嬴澤的想法,受到了一眾將領們的認同,于是乎便是一路急行軍。
依舊是直直朝著炎國圣都陳倉的方向趕去,遇水搭橋,遇林開路。
大秦的三十萬大軍,在炎國境內走出了一條直直的直線,為日后大秦建設鐵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八月的驕陽并沒有讓大秦將士們的熱情消減。
炎國有多大,炎國本身的百姓們可能沒什么概念,但是大秦的將士們卻十分清楚這個國家如果不是像大秦這樣直接刺入炎國最深處,一條道走到黑。
而是像黃國那樣平鋪開來,將遇到的每一個郡縣都征服的話,恐怕以大秦的實力,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困難。
人少、炮彈產量低、管束力度不夠等等問題都會一一浮現。
也正是因為如此,嬴澤才選擇了諸葛亮上中下三策之中的上策,畢其功于一役,直搗黃龍!
八月底,炎國又投降了十余個城池,都是在知道了武蓮城的事情之后選擇投降的,甚至讓嬴澤連準備好的臺詞都沒機會說。
直到九月將近,嬴澤這才找到了一個機會說自己準備好的那些話。
也就是在秦國大軍到達陳倉城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