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城內,民意激憤。
不管是炎國還是大秦,當官的總會有些個平民親戚,而且在這個以親族為聯系紐帶的世界,甚至在炎國這個情況還要更加嚴重。
而當百姓們之間開始傳出要獻城投降的話題之后,炎國幾乎每個官員都不同程度的收到了這樣的消息。
可令人疑惑的是,炎國圣君,卻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炎國圣君,深居皇城之中,即便是秦國大軍到來的當日,也只是從皇城之中由數千禁衛護送,來到了城墻之上。
在城墻之上待了半個小時之后,這位炎國圣君就又回到皇城去了。
皇城和內城、外城之間,有一道高高的城墻。
也正是這道城墻割裂了炎國圣君和陳倉城的百姓們。
這樣的割裂就導致了炎國雖然很強大,無比的強大,但百姓們并不覺得自己是炎國的主人。
沒有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
若是沒有這種家國情懷,那么當大秦的將士們出現在陳倉城外的時候,陳倉城的百姓們在覺得陳倉城守不住了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愿意為陳倉城,為炎國皇室殉葬。
說實話嬴澤其實并不知道城里發生了這些事情,他只是從暗鬼戰士們那里得知了整個陳倉城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寂當中。
所以他也沒有管著陳倉城,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城墻把陳倉城圍起來,把陳倉城里的那百萬大軍圍死在里頭。
至于百姓,如果這些百姓愿意投降的話,嬴澤是非常歡迎的。
畢竟在炎國的百姓基本上都能吃飽喝足,實力雖然不如大秦的士卒,但底子是很好的。
有了這些百姓,就相當于有了相當優質的兵源,在和其他國家戰斗的時候,也會擁有極大的優勢。
至于這個其他國家是哪個國家,不言而喻。
只是當第二面城墻漸漸成型,陳倉城里的百姓依舊還是沒能找到動手的時機。
雖然百姓們心里有這個念想,但他們之間還是缺少一個,或是一些能夠凝聚所有百姓,把這件事辦成的人物。
或許是因為炎國皇室對于麾下的百姓進行了知識的封鎖。
在炎國皇室看來,百姓不過是他們皇室的工具,僅此而已。
炎國的國祚能夠延綿這么久,也是多虧了他們從開國以來一直掌握著兵權。
但當大秦橫空出世,即便是炎國皇室掌握著兵權,恐怕也沒辦法再將炎國延綿下去了。
因為嬴澤已經下令,讓潛伏在陳倉城里的暗鬼戰士們開始動員陳倉城里的百姓。
在暗鬼戰士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勸說之下,百姓們開始形成:趁現在城還沒有完全被圍,趕緊逃離這里;炎國皇室不仁在先,他們就算拋棄炎國皇室也不是什么大事,之類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說實話其實并經不起推敲,但事實上百姓們要的不是一個能夠經得起推敲的理由,他們只需要一個能夠讓他們離開這里的借口而已。
于是,在暗鬼戰士們的幫助之下,百姓們買通了陳倉城的守衛,趁夜撤離這個即將成為大秦目標的地方。
武蓮城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整個陳倉城,上至八十老者,下至八歲幼兒,都知道大秦將武蓮城夷為平地。
他們雖然不想讓自己的家園也被夷為平地,可在家園和性命之間,這些并沒有安土重遷思想的陳倉城人,選擇了離開家園,保全性命。
陳倉城的百姓們會這么做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