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亨利·莫茲萊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詹姆斯·瓦特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富爾頓蒸汽輪船
1812年,特列維雪克科爾尼鍋爐
1814年,斯蒂芬森蒸汽機車
1815年,漢·戴維礦工燈
1844年,成廉·費阿柏恩蘭開夏鍋爐!
這些都是代表工業革命時代極其有特點的發明。
而現在的大秦雖不能說一步登天,但大秦的蒸汽機確實是嬴澤直接給出的現代蒸汽機圖紙,然后工事坊制造的。
大秦現在缺少的是各種能夠加工金屬的切削機床,以及能夠驅動這些機床的電力系統。
機床工作終究還是要用電的,否則就要用柴油機發動,但現在的大秦顯然還沒有發展出內燃機技術。
所以嬴澤給出的基礎物理學書籍,大多圍繞著一個特點,就是怎樣制造出交流電和直流電,并將它們應用在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過完年之后就開春了,但距離黃國打過來肯定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嬴澤希望大秦的科學家們能夠在這段時間里復制出足夠派的上用場的交流電和直流電系統,兩者各有千秋,各有應用的側重。
事實上,嬴澤前世的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嬴澤現在做的,就是想讓電力能夠在這個春秋大陸上重新出現,然后被廣泛應用起來。
有嬴澤下令,電力的普及絕對會非常非常快,但首先,得要發明出來能夠輕松被利用的電力模式。
說實在的,有了詳細的圖紙之后,制造出一套火力發電系統并不難,不過還是燒鍋爐嘛,利用蒸汽推動渦輪發電。
只是這發電廠的選址還是非常有講究的。
現下大秦只能利用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只能稍微耽擱一陣子。
發展的歷史總是這樣,伴隨著對大自然的污染,而大自然也許會忍讓,但如果人類永不悔改的話,那大自然也會給予人類相應的“回饋”。
所幸嬴澤來自現代,所以早就知道這一點,并且也已經準備好了方案。
大秦先以火力發電展開電力時代的開端,然后利用曲水、遲水、蘭水等河流進行第二期的水力發電布置。
反正現在大秦已經可以生產橡膠和各類鐵制品了,由官方修建各種水力發電樞紐和輸電線路也并不困難。
二期發電還有利用風能、太陽能等計劃,但那都是后話,現在的大秦還沒有那么發達。
更讓嬴澤期待的是,大秦的第一臺削切機床到底什么時候能夠開始生產零件,讓大秦的槍炮生產速度產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