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你這是何意啊?”寧朗一臉不解,低聲問道。
以他對李重樓的了解,似乎不是個手軟的人。
今天對朱同仁卻心慈手軟了一把。
“我要打進永安的圈子。”李重樓開誠布公,但深層的原因他并沒有說。
為什么選廉價的瓶子而不是翡翠扳指,其實有兩個原因。
他來的目的是什么?
在永安的古玩圈子里揚名,甚至傳遍全國。
展現自己的本事無可厚非,但朱同仁這樣的其實并不算業內人,只能算是玩家。
何必與玩家斗氣結仇?
如果朱同仁是一位鑒寶師,那結果自然完全不同。
李重樓從來都不是怕事的人,我行我素,軟硬不吃。
前世,他就是這么活了一輩子,輕松自在,甚至除了許烈跟師姐外,沒有朋友。
這一生,有母親、妻子、師姐、許烈,現在還有寧朗這些朋友。
揚名立萬是為了保護他們,讓姓黃跟范雷有所顧忌,恐怕真會被這些大人物玩弄于鼓掌之中。
其二,這包袱瓶,不簡單!
并非僅僅只是一個居仁堂的精仿品而已。
確切來說,前世他見過這東西。
是在一個通天大人物手中,那人比起黃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那人,恰好便是居仁堂的傳人。
居仁堂,是民國時期的官窯,也是位于中南海內的一棟華貴建筑,但卻更關乎一段屈辱的歷史。
當年,李鴻章跟列強代表談判《辛丑條約》,被列強要脅下令懲罰宣戰的慈禧。
清庭當然不會任由慈禧被追責,不惜一切代價換取列強們改變主意。
李鴻章建議說不如在皇宮大殿的廢墟上造一座洋樓,當作外交場所,也讓洋人看看慈禧并非仇外的罪魁禍首,慈禧欣然同意。
但慈禧卻又不愿在皇家禁苑里建造洋樓,覺得有失體統。
所以便模仿圓明園西洋樓建了海宴堂,1904年,海晏堂建成。
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舉辦過5次外交活動,接見過外國公使的夫人。
同年十月二十六日,海晏堂北面落成新儀鸞殿(即現在的懷仁堂),這一年正逢慈禧70大壽,清宮珍藏的《重建儀鸞殿設計全圖》見證了這段歷史。
然而,海晏堂并沒給衰落的晚清帶來四海晏安的景氣,春秋七異,清王朝便在辛亥槍聲中壽終正寢。
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當權后把海晏堂作為自己辦公會客的場所,更名居仁堂。
1915年12月13日,想嘗嘗黃袍加身滋味的袁世凱,在居仁堂建起他的洪憲王朝。特制的龍案上,擺著“疊羽沖天冠”,他身著元帥服,在居仁堂接受文官武將的朝賀。但這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王朝,更是命短。
后面發生的事,不必多敘。
直到1964年居仁堂做為危屋被拆除,其瓷器自然也就成了絕響。
之所以要這個包袱瓶,而不要翡翠扳指,李重樓為的便是留著它以做大用。
聞言,寧朗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接下來的事情,便的順理成章。
朱同仁一走,人們的目光自然就聚焦在李重樓身上。
這個其貌不揚的年青人,讓朱同仁輸的心服口服,其眼力之恐怖,至少在寶玉石跟瓷器上已經得到驗證。
玩古玩的,誰不想跟火眼金睛的人當朋友?
多認識這樣一個人,就能少打一次眼。
一時間,眾人把李重樓圍在中間,眾星捧月般捧上了天。
“李大師,改天一定要去我家吃飯,我有幾樣好東西想請大師掌掌眼。”
“別在這賣騷,李大師像缺女人的樣子么?你一個女人能有什么好東西,滾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