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定西國自立國至今,固然能夠自保,歷代的定西王卻為何很少有向外擴張的?
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國內的唐人人口。
隴州是胡夷舊土,唐人多為后來遷入,原始基數太少。本朝遷播江左前,州戶只有四萬左右,口不足二十萬;即使在海內亂后,經過了幾次大的流民避亂移入,整個定西國的唐人戶數於今亦不過只有十余萬戶,八九十萬口。除掉婦孺老弱,丁壯不過一二十萬。用此自守可以,大規模的外擴就不足夠了。
那么,怎么解決此一問題?
只有從州內的胡夷部落入手。
豬野澤畔的諸胡部、盧水胡諸部、西海畔的諸部,以及東南與冉興接壤地方的夷部,等等,不乏大的部落,擁有的帳落都不少。只盧水胡,就可出精騎萬余。
去年,即有人給令狐奉建議,何不效仿夷人建立的秦、魏所用之制?
秦、魏皆實行唐夷分制,稱帝、設官來統治唐人,同時設大單於臺,統領諸夷;然后於農業上,以唐人耕種;在軍事上,以本族為核心,征用附屬部落的民口及唐人為兵。
建議者認為,隴地也可以如此。
實際上,隴地已經如此了,定西國的部隊里邊不乏胡夷,但胡夷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提出建議的人,建議令狐奉可以擴大部隊中的胡夷比例,大舉征用夷人諸部為兵,以之來解決唐人人口不足的問題。
他并對令狐奉說出:使胡夷為兵,縱使大敗,無傷吾定西元氣也。
唯那時令狐奉在琢磨篡權的事兒,盡管以為然,沒立刻采用此策。
現在,他有時間付諸實施了。他充澤邊諸部為兵戶,其實用的就是此法。
只是此法可立即用於已在掌控中的澤邊諸部,卻不可急於用到其余的胡夷部落上,為免激起杜亞憂慮的胡亂,須得一步一步來,先以抽胡夷屯、牧為起頭。
“杜君如無異議,那我就回稟主上了。”
“好。”
“府君何時能抽調完成?”
堂門口來了一人,下拜稟道:“將軍,小人找到氾府君了。他停車駕於二十里外的萬亭,說是雨大,路不好走。”
毛毛小雨的,哪里雨大了?老子擔心你遇險,你卻是駐車宿亭了!
莘邇大怒。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