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的菜肴,有唐人的名菜,也有胡人的名吃。
諸樣饌饈,由婢女們陸續奉上。
中有一道“羊腸羹”,是孫衍的最愛。此菜出自胡法,后經唐人改良,在羹中加面,羹湯滾熱,面食勁道,於今初冬季節,一碗吃下,渾身發熱,誠乃御寒之佳品,飽腹之美食。
莘邇喜食的是炙肉。
時下流行的是分食制,每個人的身旁都有一個炙肉之仆,把肉削片,炙烤熟了,然后奉呈。莘邇吃得極快,他身邊的那個行炙人都有點趕不及。
禿發勃野見之,頗有眼色地把自己的炙肉讓給了莘邇。
莘邇不是扭捏之人,坦然受之,正在大快朵頤,眼角掃到了一幕,心中一動,撿起數片炙肉,指向張龜身邊的那個行炙之仆,吩咐侍婢,說道:“拿去給他吃了。”
孫衍大奇,問道:“一仆所炙,不夠供將軍食用,足可見將軍嗜好此食,卻為何己意未滿,分肉與奴?”
莘邇笑道:“適才我見此奴屢視炙肉,數咽垂涎。孫公,我等已然坐享,豈有操勞者不得其味者歟?”
孫衍聞言訝異,顧對左右的唐艾、羊家兄弟、張龜、拔若能、禿發勃野等人說道:“將軍真是仁厚君子!”
唐艾笑道:“要說起長史的仁厚,那不止這么一點。”
“哦?還有別事么?愿聞其詳。”
唐艾放下刀匕,拿起羽扇,搖了兩搖,說道:“十月朔時,將軍特地交代羊參軍,把督府獄內的系罪軍吏全都放出,給了一日之期,讓他們回家與父母妻子團聚。”
十月朔,就是十月初一。十月原是一年之始,這一天,至今仍被百姓呼為“秦歲首”。於今風俗,在這日,南方家家為黍臛,北方則多以新熟的麻、豆為羹、飯,闔家團聚,招待賓朋。
莘邇放督府獄內的郡吏歸家,與家人團聚,確是仁厚的行為。
孫衍問道:“歸家之囚,返獄者幾何?可有潛逃的么?”
那些囚犯無一不是軍中吏員,位卑者亦九品散將之流,個個拖家帶口,不乏親戚、子弟在軍中任職、服役的,就算想逃,也沒法逃;兼以其中沒有死罪者,在獄內待上些時日,就能被釋放,輕罪的沒準兒隨即就能重返崗位,重點罪的,也不是沒有起復之機,故此,也不會逃。
因而,次日清點返獄的人數,倒是一個沒少。
唐艾答道:“并無一人潛逃,皆於次日歸獄。”
孫衍贊道:“長史有情,囚徒知義,可為佳話!”
莘邇謙虛了幾句。
邊談邊吃,移時,眾人飯飽,撤下餐具,莘邇叫奴婢再奉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