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寬反對,麴爽贊成。
余下三人,此議是莘邇所提,他不用說。
孫衍和陳蓀兩人。
孫衍也知權力的基礎是軍事,加上素與羊髦親近的關系,以及莘邇屈己尊人、頗討他喜的謙虛作風,還有大家同為寓士的出身,他近期與莘邇來往甚密;莘邇與他,已然初步形成了“半盟友”的關系,基本達成了羊髦此前提出的“結盟”目標。
他從國家財政的角度分析,一直以來,朝廷對胡人的各部都沒有能形成垂直有效的管理,胡部的那點賦稅、那點勞役,有沒有,對定西國都不會造成大的影響;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鐵券如果能被頒布,於穩定國內的唐、胡關系上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得出結論,贊同莘邇此議。
三個人的意見一致。
陳蓀的本心是不贊成的。
他心道:“鐵券一頒,諸部胡夷勢必感激莘邇,或會增其兵勢。然目下情形,不止孫衍贊成,麴爽也贊成。莘邇此議,於孫衍無損,對麴家有利,我即便暫且將之強行壓下,不免他們以后尋機卷土重來。與其如此,我還是靜默為善,權且觀之。”
陳蓀不支持、不反對。
“鐵券”此議就此通過。
自有相關部門準備,然后召集胡夷的各部酋大,進行頒發的儀式。
宋方下朝到家,氣急敗壞。
奴仆們看他臉色難看,不敢驚擾他,服侍換衣、捧茶送水,都是輕手輕腳。
還是有個倒霉的,收拾茶具的聲音稍微大了點,這個奴仆當即感覺不好,跪下請罪,卻是半點用也無。宋方怒火沖頭,指著他,大聲喝令門外的壯奴:“拖出去!打死!”
那奴仆驚駭求饒,早被壯奴拖出,棍棒亂下,不多時便被打死了。
國家盡管有法規明令,禁止殺傷奴婢,可宋家權勢滔天,打死幾個奴婢,又有誰敢來管?
宋方出去,親檢查了一下,見那個奴仆趴在地上,從臀到頭,俱是傷痕、血跡,果是已然氣絕,這才出了口氣,令道:“扔出城去,不許埋,喂野狗吃了!”回轉室內。
坐了好長一會兒,因為憤怒而導致的青筋跳動才慢慢地平復下來,宋方閉上眼,想道:“我小看莘阿瓜了!他今日的這道鐵券之奏,縱是得行,也無妨,頂多讓他收買到些許胡虜;然他這段日子的幾道上書,卻每次都能在朝中得到通過,總能得到重臣的支持,這就嚴重了!”
上回的“開禁”之請,麴爽反對;這次的“鐵券”之請,麴爽同意。
這次的“鐵券”之請,氾寬反對、陳蓀不表態;上回的“大赦”與“開禁”之請,氾寬不表態、陳蓀贊同。
宋方只從這幾個現象上,就察覺到了莘邇對人心、對利益的運用把握能力。
莘邇的家世、名望沒有變,仍不被宋方看在眼里;但在發現了莘邇有這份能力之后,宋方對莘邇的觀感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開始重視莘邇,把莘邇當成堪為大敵的真正對手了。
亦是因此,他才會發這么大的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