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目注張道將,瞧他一臉的真情實意,一時不知該怎么接話,心道:“明明是我搞的你父子下獄,如不知道的,聽了你這話,說不得,怕還當成是我救了你。”哈哈大笑,說道:“人誰無年少輕狂時?明寶啊,過去的事情不說了!”開玩笑似的,說道,“只要你不記恨我,我就放心了。”
“道將對將軍唯有感念之心,毫無記恨之意!”
莘邇點了點頭,不再說這個話題,接上剛才的話頭,說道:“牧府的議論固然不錯,然以我陋見,此次特考是‘文案限日’之課的頭次考核,為表明朝廷的重視,似不宜等到后年大考再說,應該即刻加以獎懲。”
“將軍欲何以獎懲?”
“如你所言,我朝官員懶政的積弊日深,宋鑒天下第一,正急需他這樣的榜樣,來示范朝中、郡縣,可擢遷入朝;顯美縣長姬韋考核為殿,需加嚴懲,待核實之后,罷免其職!”
張道將玩味想道:“‘核實之后’?”口中恭敬應道,“是,道將回去后,便把將軍的意思轉告牧府。”
“你不用轉告牧府了。”
張道將愕然,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莘邇微笑說道:“我朝孤懸西北,與朝廷音訊久斷,因我朝雖是王國,然我國的政、軍諸事,卻早是已經自理。既已自理,我以為,為了政事能夠通順,就應從權,不妨略效朝廷官制。”
“略效朝廷官制?”
莘邇頷首說道:“正是。事實上,我朝現置的官職,不少已是在仿效朝廷了,如賈子明任之執法御史,就是仿效的朝中侍御史。侍御史可仿,它職當然也可仿。明寶,你說對么?”
張道將隱隱猜到了莘邇要說什么,應道:“是。”
莘邇說道:“所以,我已上書朝中,請仿江左朝廷,別設考功曹。”
張道將心道:“果然如此!”說道,“考功曹?”
“本以我朝規制,考課自有曹,而自我朝立國,對官員的考課之事,一直都是由牧府的別駕從事兼領。別駕為牧府之首吏,日常政務已然繁雜,又哪里有足夠的功夫細考官員政績呢?考課在拔優貶劣,事關國家、民生,關系重大;且我國舉目皆胡,官吏之得任否,越加重要。
“故是,我認為考功曹之設,勢在必行!”
“將軍所言甚是。只是,國朝章制,考功曹屬尚書臺,是尚書臺的十五曹之一。我國現無類似尚書臺的官廨,尚書臺之權,分於內史與牧府。敢問將軍,此考功曹如設,是屬內史?抑屬牧府?……將軍適才叫道將不必轉告牧府,可是打算將此曹轄屬內史么?”
張道將嘴里說著話,心里想著,“內史是宋閎,牧府別駕是宋方,不歸牧府,歸內史,不一樣都是屬宋家管么?莘幼著辛辛苦苦,豈不白忙一場?還是說,他打算將此曹劃歸督府?督府管軍不管政,他若真有意把此曹設在督府,名不正言不順,怕是只會激起滔天的反對。”
莘邇笑道:“大王,官民之君也。此考功曹,我愚以為,以屬王府為宜。”
張道將忍不住心中稱贊,想道:“把此曹歸入王府,二宋便是不滿,也無話可說!難不成,他倆還敢與大王爭權?”說道,“將軍高見,誠然如是。”
“考功曹的曹掾,有待朝中商議。我於上書中,建議設曹史二員,已舉卿為右曹史。”
“將軍厚愛,道將惶恐!”張道將腦中念頭轉動,竟是沒有發覺莘邇已是不僅呼他之字,連“卿”這種親昵至極的稱呼都叫出來了,他遲疑了片刻,說道,“考功曹之設,確乎是國家需要的。只是,將軍,朝中諸公,會同意么?”
莘邇笑吟吟地說道:“朝中諸公先不說,明寶,卿欲任此職么?”
……
這一章寫的有點慢,還沒吃飯,可能就一更了吧。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