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成蠅,是有關曹不興的一段傳說。
據說他在畫屏風的時候,不小心誤落筆墨,於是他順手將墨點畫成了一只蒼蠅。屏風畫完,進獻給他的主上,他的主上竟以為那是只真蒼蠅,遂舉手想將之彈走。由是流為佳話。
看罷了畫,黃榮心中奇怪,說道:“明公雖雅重鳩摩羅什、道智,然究明公本意,明公不過是順應時情罷了,其實并不崇佛。此畫固佳,可此廳乃明公接人待客之所,卻為何將它張掛?”
對莘邇這樣的政治人物來講,他的一舉一動、一好一惡,都會引起下邊人和部分外界的效仿。
這個小廳,是莘邇平日居家之時,專用來接人待客的。廳中的一應布置,皆會被來客看到。該掛誰的書法?該掛誰的畫?用的器具該是奢侈,還是儉樸?這些都很重要。
誠如黃榮所言,莘邇既然對佛教并不推崇,那么,卻為何在廳中掛上了這么一幅佛像畫?
不怕誤導來客對他喜好的揣測么?
張龜笑道:“景桓,你有所不知。此畫是麴侯贈給明公的。”
“麴侯?”
“麴蘭馳援朔方,未成而歸。朝中前日,不是有大臣彈劾他,說他勞師糜餉,虛耗國力,戰而無功,理當嚴懲么?當時,還是多虧了你上書,為麴蘭爭辯,指出朔方之所以沒能救下,與麴蘭無關,而純粹是趙宴荔自找的,是因他自私自利。朝中故是才沒有懲處麴蘭。”
黃榮心道:“那天彈劾麴蘭的兩人,都是宋方的爪牙。他倆哪里是彈劾麴蘭,明明是意在明公!要知,援助朔方的決策,可是明公做出的!”矜持地撫須答道,“些許微勞,不足一提。”
張龜楞了下,想道:“‘些許微勞’?什么‘微勞’?”
旋即明白過來。
黃榮的這個“微勞”,定不是對麴蘭的“微勞”,而說的是他在此事上為莘邇貢獻的一點功勞。
張龜笑道:“麴侯大約是因此感謝明公,便遣族中子弟,送了這幅畫來。也是借此,表達一下他對明公討定西域,為國家解決了西邊憂患,開出了商道財源的贊許和佩服。”
黃榮說道:“原來如此!”
耐心地等黃榮欣賞完了畫,張龜邀他到案前入榻,待其坐好,這才把自己關心的話題說起。
“景桓,你剛才說你昨晚已經見過姬韋了?”
“是啊。”
“姬韋昨日才到,你晚上就去見了。你這辦事的速度真是麻利!”
黃榮端起茶碗,喝了口酪漿,說道:“比起別人,我還算慢的了。”
“別人?”張龜立即猜到了黃榮的所指是誰,問道,“宋方也遣人去見姬韋了?”
“不錯。”
“派的誰人?”
“段承孫。你知道此人么?”
“牧府曹掾,宋方的心腹,是姬韋的故交。我豈會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