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掌控朝政,只把宋家打垮是不夠的,宋家沒了,還有氾家、麴家、張家,即使氾家等也沒了,還有陳蓀,還有次一級的高門士族,最關鍵的東西,莘邇目前急需的,是一份“名義”。
遣使江左,為的就是給莘邇找一個“名義”。
換言之,就像羊馥、羊髦、黃榮、張龜、唐艾等,現在有了莘邇作為靠山一樣,那么要想與名正言順的與定西朝中的閥族、高門士族抗衡,乃至壓倒他們,莘邇也需要一個靠山。
以前的時候,令狐奉可以做這個靠山。
現在,令狐樂太小,左氏是個外家勢力幾無的婦人,他倆在很大程度上都還得依靠莘邇,顯是無法反過來成為莘邇靠山的。
於是,羊髦就建議莘邇:不妨擇士出使江左。
明面上出使的理由是:首先,已經多年與朝廷不通音訊,連朝廷現在用的年號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此非為臣之道;其次,令狐樂剛剛繼承王位,這是大事,也須得告知朝廷。
實際上出使的目的,則就是希望能夠從朝廷,給莘邇討的一個足夠的名義。
討什么名義?
羊髦也有建議。
他認為,隴州這邊的軍政主官,督府也好、隴州牧也罷,都早已被定西王自領,莘邇不能從令狐樂手中奪權,因是,最好的名義,當是中央朝廷的官職。
哪個官職?
羊髦也有選定,便是“侍中”。
“侍中”此職,屬門下省,是門下省的長吏,秩比二千石,九品之中,位列第三。前代秦時,侍中的權力還不很重,主要是侍從天子左右,自成朝起,到本朝,侍中之權越來越重,所謂“外有公卿、將校總統諸署,內有侍中、尚書綜理萬機”,已具有宰相之特征。
按照規制,侍中共有四員。這四個侍中,是正牌的侍中,除了休沐,每天都要在門下省上班的。此外,侍中還可以作為“加官”。加官的話,則無定額,隨便給多少人加此官銜都行。當然,前提是,被加“侍中”之人的資歷和現任的官職得夠格。
因莘邇遠在隴州,正牌侍中,是不可能的了,但只要能搞到一個“加官”侍中,也就足可了。
不過,這個難度估計會很大。
正牌侍中的資望要求已經很高了,至少也得是曾有過大郡太守經歷的。
加官侍中的資望要求更高,依照慣例,加官侍中者,其本職一般高於侍中或與侍中同級,如三公、尚書令、仆射、中書監令等。莘邇現任的幾個官職里頭,最高的輔國將軍說來是三品,與侍中同級,但問題是,此將軍號是定西朝廷授給他的,非中央朝廷所拜,江左必不會認。
這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羊髦又提出了兩個辦法。
要么向朝廷再討一個將軍號;要么把目光投到關中,關中現為蒲秦占據,若是使者向朝廷表示,莘邇有用兵關中,進攻蒲秦的計劃,也許就能從朝廷討的一個和關中有關的軍政頭銜。
具體兩個辦法采用哪個?
這就需要等使者到了江左后,臨機應變。
所以,政策盡管已然定下,使者的人選亦很要緊。
高充上次出使朔方,不僅不辱使命,而且通過他臨時要求趙宴荔也選個兒子派來定西,做個質子之舉,亦顯出了他有權宜制策之能,在經過認真的考慮后,莘邇同意了選擇他作為使者。
同意歸同意,也得看看高充的意思。
畢竟定西與江左間,現有蒲秦、冉興等為阻隔,路上會相當危險,他要是不愿意去,這種事情,也不能強迫。
故是就有了張龜代表莘邇,訪問高充,試探其意。
就在上午,張龜與高充細談了一番,把莘邇、羊髦遣人出使用意的告訴了他,高充盡管晏然寬雅,卻有壯膽,當時就慨然表態,愿意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