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讓氾丹一人表忠心。
既然令狐曲出鎮武都、陰平、隴西,已是勢不可免,莘邇索性順水推舟,在氾丹舉薦令狐曲的基礎上更上一步。
他上書一道,提出“隴西、武都、陰平,皆在(黃)河水以東,渭水以南,據此三郡,東可順渭而下,脅虜秦之咸陽;南可逾漢水而逼蜀中;置上將、精卒以屯之,則我定西無左顧之憂。宜設秦州郡”,表拜令狐曲為“建武將軍、督秦州三郡軍事,秦州刺史,領武都太守”。
莘邇的這道上表中,有三個地方需要解釋一下。
其一,“漢水”云云,武都、陰平兩郡的東邊就是漢中郡,從陰平南下六七百里即是長江,與江、河、淮齊名的“漢水”便正是發源於武都郡北邊、隴西郡東邊的天水郡境內。
其二,“無左顧之憂”者,隴西三郡明明是在定西的東邊,應該是“右顧”才對,為何是左顧呢?
這乃是因為,四個方位里邊,以南為尊,是以當今的地圖不是“上北下南”,而是“上南下北”。另外,為尊者坐北朝南,地圖搞一個“上南下北”,也便於尊者觀看。故是稱為“左顧”。
其三,游騎將軍與建武將軍都是四品,令狐曲已是“游騎將軍”,又不是給他升官,緣何改為“建武將軍”?
這與本朝的兵制有關。
本朝的軍隊,分為中軍和外軍。
宿衛京城的部隊是中軍,鎮戍外郡的部隊是外軍。
中軍由宿衛軍和牙門軍組成,——曹斐擔任的“中領軍”,按照時下江左的規制,實際上就是京城內外宿衛軍的最高長官,只是在定西,因為王國的官制與中央朝廷的官制混合并存,所以才會又有了麴爽以“王國中尉”的身份,亦領王城宿衛軍。
在本朝南遷以前,依仿前代成朝的軍制,在都城之中,中領軍以外,還曾經設過中護軍,資望高者稱護軍將軍。中領軍,那時只領京城內的禁衛軍,京城外的則由中護軍掌領。但在遷到江左之后,朝廷又沒錢,又沒兵,各軍、營的兵士數量都被極大地縮減,乃至常常出現有將無兵的普遍情況,因此就把中護軍的職能給改了一下,由之管中央駐扎在地方要鎮的軍隊。
這且不說。
只說中央宿衛軍的主要編制,“西朝(洛陽在建康西邊,東晉的士人因此慣稱西晉為西朝)”也好,本朝也罷,都是一樣,以“六軍”為主。
這“六軍”,便是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驍騎、游騎六將軍所領之軍隊。
也就是說,令狐曲之前因被莘邇舉薦而得以所任的“游騎將軍”,是中央宿衛六軍的軍職之一。現在他要離開王城,出鎮外郡、外州了,他的官職當然也就需要跟著改變一下。
都督兼刺史,或刺史兼將軍,軍政統管,始於西唐的中后期。
也有只管政,不領兵的,稱為“單車刺史”。
較與兼任軍職的刺史,此類的刺史不僅權責有限,而且不太為時俗看重。
杜亞的沙州刺史,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單車刺史,他盡管在任命書中被賦予了管轄西域三營的權力,可在官銜上沒有顯現出來。雖說有莘邇大力舉薦的緣故,但杜亞能以寓士之身,最終得授任沙州刺史,很大的原因,其實也正在於他只是個“單車刺史”。
莘邇的表舉上到朝中,得到了朝議的通過。
……
只有官職,沒有兵馬,是鎮不了“秦州三郡”的。
令狐曲手下沒有多少部曲,只有千余人。
氾寬走到了前臺,大方地撥給他了一大筆錢,叫他學莘邇組建“健兒營”的辦法,自行從編戶齊民中進行募兵。
督府右長史張僧誠立刻上書,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