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騎常侍郎既清且閑,本為前代成朝和本朝早年所重,但在可以成為加官以后,因其人數增多,價值遂亦下降,比它低一級的秘書郎於是取而代之,日漸顯赫,被認為“質猶勝之”。
雖然如此,散騎常侍依然是清貴的官職,非門第高華者不能居任,唐家的宗室入仕,起家官通常便是此職。
沒得“侍中”,得了一個“散騎常侍”,也算是不錯。
尤其讓莘邇滿意的是,經過高充的努力,江左朝廷授給他了“征虜將軍”、“雍州刺史”二職。
征虜將軍和輔國將軍的品級相同,和侍中、散騎常侍的品級也相同,俱是三品,但這個三品與“輔國將軍”的“三品”,含金量明顯迥異。“輔國將軍”是定西授給莘邇的,江左朝廷對此根本是不承認的;征虜將軍,是江左封拜的,這可就是實打實的了。
“雍州”,在西唐的時候,轄地為安定、扶風、馮翊等郡,也即蒲秦現今的關中腹地。授此職給莘邇,因為這塊地方還在蒲秦的控制下,相當於是“遙領”,但至少在字面上,莘邇已有了這幾個郡為其治下之土了。
江左的三個封拜官職拿到,雖然江左給定西王增了“督雍州軍事”,在軍事上,莘邇仍歸其統,但嚴格說來,莘邇從此就不再僅是定西的臣子,且是可與定西王并列的江左重臣了。
這個消息是好消息。
讓莘邇沒想到的,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高充說道:“充辭京都,回定西的路上,道經荊州。荊州刺史桓公召見充,細問定西詳情,言欲伐蜀,希望能與我國聯兵,南北夾擊之。”
氐人李氏占據蜀中多年,如將蜀中克復,可以打通定西與江左的聯系通道,將秦州、蜀中、荊州連成一片,對蒲秦也將能形成半包圍的態勢,使定西不必再獨自面對蒲秦,有利於減少定西的壓力,從這個方面說,伐蜀,是好事;但如果伐蜀,朔方怎么辦?
還是那句話:定西國小民少,只能支持一場戰爭,無法在同一時間兩面開戰。
莘邇問道:“桓公欲何時伐蜀?”
“說是入秋之后。”
“入秋之后”,這就與莘邇攻打朔方的時間重疊了。
莘邇問道:“桓公伐蜀之意,朝廷可已允納?”
“還沒有。”
“此事除了你,還有誰知?”
高充答道:“充還至秦州,令狐刺史迎接於充,問出使見聞。充把此事,告訴過他。”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