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亢泥是拓跋倍斤四弟拓跋勿之子。
拓跋倍斤的長兄,上任的拓跋部酋率拓跋槐迤死前,遺命把部率的位置傳給拓跋倍斤。
當時拓跋倍斤尚在魏國做人質,便有拓跋部中的權臣,以此為借口,想要改變拓跋槐迤的遺令,又因拓跋倍斤的三弟拓跋通剛猛,喜怒無常,遂殺掉了拓跋通,試圖擁立拓跋勿。
但被拓跋勿拒絕了。
拓跋勿說:“吾兄居長,自應繼位,我安可越次而處大業。”拓跋倍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拓跋勿排行第四,即使按照“兄終弟及”的次序,也輪不到他。遂自詣魏國的京都鄴城奉迎,請身留為質。魏主慕容暠義而從之。拓跋倍斤即位,乃分國半部以與之。
——拓跋勿是個聰明的人,他不肯繼承大位,大約確有不可“越次”的緣故,然而主要的原因斷非如此。
應是兩條。
首先,他的三哥被權臣給殺了,那權臣有這樣的膽子和勢力,那如果他敢繼位,很大的概率只會成為一個傀儡。
其次,依照胡人的法統,拓跋倍斤的繼承權優先於他,酋率之位旁落,倍斤豈會甘心?倍斤在魏為質子十幾年了,與魏國的君臣很熟,料來肯定是會借兵奪位的。而拓跋部近年來的日漸強盛已經引起了魏國的擔憂,魏主慕容暠非是庸人,也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挑起拓跋內亂、借機削弱之的大好機會,不是十之八九,而是百分百的,必會與倍斤一拍即合,打起“伸張正義,主持公道”的旗號,派兵護送倍斤還代北。兩下若是開戰,拓跋勿自問,大約是打不過魏國的,再則,也會使拓跋部因此而陷入爭權的內斗,白白地損失了自家,便宜了魏國。
倍斤對拓跋勿的心思,想來也是了解的。
但不管怎么說,無論倍斤是出於何種緣由,總歸是把酋率、可汗的大位讓給了倍斤,并且還主動向魏主請求代替倍斤,在魏國做質。
倍斤遠離本部,在魏國十幾年,於拓跋部內,暫時也缺少心腹、股肱,故而也就順水推舟,給了拓跋勿極大的賞賜,就是“分國半部以與之”,把國內的一半部落都分給了拓跋勿。
從這個方面來講,作為拓跋勿的兒子,拓跋亢泥在拓跋部里邊,實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只是,今非昔比,拓跋勿已經死了,他死后,拓跋亢泥沒能繼承他的權勢與地位,分給拓跋勿的那一半部民,倍斤將之收回了。
現在的拓跋部,除掉核心的本部外,被劃分成了南北兩部,南部由倍斤的妹婿,南匈奴遺種獨孤部的酋大趙落垂執掌;北部由倍斤的庶長子拓跋氏執掌,已是完全沒了拓跋亢泥的事兒。
說實話,拓跋亢泥對此,那是怨望已久。
這回來定西國,擔任與定西合兵攻打朔方的聯系人,是拓跋亢泥主動要求的。
在來定西的路上,他就想好了。
定西這幾年,又是打柔然、又是打西域,還把蒲秦給打敗,占下了武都、陰平、隴西三郡,國力與部隊的戰斗力著實不低,要是能通過朔方一戰,得到定西的支持和扶持,對他在拓跋部中地位的提升一定會很有幫助。拓跋倍斤繼位以來,南征北戰,幾無敗績,在拓跋部中的威望如今無人能及,早非昔日阿蒙,他也不指望能再像其父,拿到一半的部民在手,南北兩部大人的位置,他也不去爭,他只盼著,在打下朔方后,拓跋倍斤能夠任他出為朔方的鎮率。
卻是沒有想到,興沖沖地應邀前來莘邇的夜宴,酒到一半,結果聽來了“定西不打算再攻朔方,而是改要協助江左伐蜀”的事情,他登時大怒。
用力把手中的酒碗砸到地上,拓跋亢泥奮身而起,怒道:“是你們跑到盛樂,求著我家可汗,一起打朔方!咱們剛定的盟!男兒丈夫,說過的話轉眼就不作數了么?說好的,咱們下個月就動手開打。我家可汗已在征南北各部兵了!現在你們不干了?我家可汗征到的兵怎么辦?耽誤的農時、牧時,對我部造成的損失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