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駐馬於山水之間,觀望四下周近。
遙觀東邊,一山拔地而起,乃是龍門山,但見那山懸崖環合,雞冠隘、龍尾坡等險,雖遠可見,望之即令人心驚。龍門山的東北邊,是烽燧山,主峰數疊,上接浮云。
向身后的西邊看之,山峽陰森,溝壑縱橫,是才翻越經過的普明山。
普明山的西邊,是嶓冢山,東邊是金堆山。
烽燧、嶓冢、金堆之外,又各有山。
區區數百里的范圍內,叫得出名號的山巒就有十余座,山谷紛糾,險厄相錯,每一座山巒都是巍峨起伏,大者綿延數百里,小者亦長達十余里,或東西走向,或南北縱橫,山與山間河水密布,林木茂盛,道路寬者,不及隴地官道的三分之一;窄處,人行幾不得過。
自谷陰發兵,到武都郡,約千里的路程,莘邇總共用了不到半個月,而由武都郡的郡治下辯縣西向,入漢中郡,短短不到三百里的道路,莘邇足足用了十天。
“蜀道之難,今我知矣!這還是從武都入漢中,若是從關中入,間有秦嶺為隔,又該會是何等的險阻啊?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聞名不如見面,莘邇沒有來過蜀地,只聽說這里山道難走,沒有料到,卻竟是這樣難走!
他由衷感慨。
驚嘆於蜀道之難、蜀地之險。
慨嘆良久,觸景生情,不由回思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的種種經歷,般般過往,豬野澤時的逃亡生涯,建康郡時的委曲求全,令狐奉死時的憂懼不安,於下的如履薄冰,以往的經歷,慢慢地,仿佛與眼前這連高夾深、險固冠絕的山水形勝融合在了一起。
莘邇揚起馬鞭,喟然說道:“蜀道難矣!而丈夫欲展宏圖,垂名青史,復難於蜀道!”
……
已經入了漢中郡界。
按照事前的軍事部署,高延曹、令狐曲與莘邇,該在此地分兵了。
莘邇等了片刻,高延曹、令狐曲分別趕來。
把地圖掛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上,莘邇喚他兩人湊近,三人立在圖前。
在地圖中,莘邇找到了現下的位置。
從全軍目前所在的地點,沿泉街水向東,約三四十里,是沔陽縣。山南水北為陽,沔陽縣處在沔水的北邊,故得此名。
由沔陽向東北,亦三四十里,是褒中縣。褒斜道的南口褒谷道,就在褒中境內,本朝又把此縣叫作苞中縣。
褒中與沔陽的東邊,離褒中大概三十多里,距沔陽差不多六十多里,即是被成武帝稱為“天獄”的南鄭縣。此縣,是漢中郡的郡治。
漢中郡有五個縣,另兩個縣是南鄭東邊約百里的成固,和成固東南百余里外的西鄉。
根據情報,漢中的守兵,五成集中在南鄭縣,將近三千人;褒中和沔陽各有近千人。成固和西鄉因為不與武都接壤,北有秦嶺為障,相對地較為安全,故此這兩個縣中的駐兵不多。
莘邇采納了唐艾、羊髦等人的建議,把主攻的目標選在了南鄭;但為了防止褒中、沔陽來救,故此需要各遣一支部隊牽制此二縣之兵馬。
牽制的任務,便交給了令狐曲和高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