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渾邪的辦法不是硬破,而是繞道。
黃河在過了洛陽,向東流經二百里,到滎陽郡(滎陽)后,分作了兩支。
一支仍是黃河,朝東北而去,經濮陽郡(濮陽)、濟北郡、濟南郡(濟南)、樂(lao)陵郡(惠民)等地,末端匯入渤海;一支是濟水,也是朝東北而去,基本與黃河的河段平行,而在黃河的南邊,經濟陰郡、東平郡(東平)、濟南郡、樂安郡等地,亦匯入渤海。
在濟陰郡與東平郡間的濟水河段中,有一大澤,名叫巨野澤。
此澤縱長二百里,寬約百里,便是后世梁山泊的前身。
現下賀渾邪與慕容瞻兩軍對壘所在的高平郡,就在巨野澤的南部。
濮陽、濟北、濟陰、東平、高平等郡國,皆屬兗州;濟南、樂陵、樂安等郡國皆屬青州。
濮陽、東平、濟北三個郡國,由南向北,一字排開,并為兗州西部的邊郡,從這三個郡國向西,差不多都是約二百里,即魏國的國都鄴城。濮陽的東邊是陳留、濟陰兩郡,濟陰的東邊便是高平郡。——高平的北邊是任城郡,任城郡的西、南、東三面都被包在高平郡內,其北部與東平郡接壤;高平的東部則與魯郡接壤,魯郡的北、東與泰山郡接壤。
濟北郡和泰山郡的北邊,是青州的濟南郡。
慕容瞻所率的魏兵主力,目前主要是屯駐在高平郡的郡治昌邑縣;另有一支偏師屯駐在濟北郡的郡治臨邑縣。
從慕容瞻的這個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他的防御策略,簡而言之就是:集中兵力,固守高平,爭取把賀渾邪的部隊阻於高平、任城兩郡國之外;同時,為了防范賀渾邪可能會繞過高平、任城,經魯郡、東平郡西北而上,與已大致把青州攻下的賀渾豹子部會師於濟北郡,然后其兩軍合力,向西突襲鄴城,因是,在濟北郡的郡治臨邑縣,也布置了一支人馬。
客觀地講,慕容瞻的此一防御措施是很正確的。
如前文所述,兗州境內沒有很多的山川阻礙,只有黃河、濟水兩條大河和一個巨野澤而已,除此之外,雖然兗州以丘陵眾多而聞名,但那些丘陵都不大,完全不足以起到借為屏障的作用,而且最關鍵,兗州的縱深不大,從魯郡到濟北郡,總共才三百里遠近,騎兵兩日可達,步卒也用不了幾天;故是,欲想守住兗州,就非得先把兗州東邊的前線高平、任城守住不可。
說是守高平,其實重點在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