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郡很小,南北不足百里,東西約有百里,轄內只有三縣,但其土雖狹,境內的那三縣中,卻有一縣,乃是兗州東部的門戶,此縣便是亢父。
亢父與東北方向泰山郡境內的梁父,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齊名并列的兵家必爭之地,所謂:“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此之“左”、“右”是按古時地圖“左東右西”的方位習慣而言之的。梁父的險,是泰山之險,不必多說;亢父的險,是此地附近的金鄉山、泗水谷地之險,尤其是此縣周邊沼澤廣闊,極是不利行軍、戰斗。
原本的時空中,漢末時期,呂布趁虛而入,打下濮陽,然而卻沒有能占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由是被曹操認為“吾知其無能為也”,亦如曹操的預料,曹操果順利地從徐州殺回,后將呂布打了個七葷八素。由此也能看出,亢父誠乃兗州東大門的地位。——放到而下來說,賀渾邪正好是從徐州出兵,來打兗州的,卻與曹操從徐州返回,還攻兗州的情形一般無二。
按照慕容瞻的設想,依托高平郡為后方,只要能夠把亢父守住,那么縱然賀渾邪再是兇悍,這兗州之土,他也是半步不得入。
而至於賀渾邪會否繞道西北方向的濟北,奔襲鄴城?有了濟北的那支偏師作為守御,也可以不必擔心。試想一下,賀渾邪若是果真繞道濟北,在前有濟北守軍抵御的情況下,慕容瞻盡起主力,從后進攻,說不定,還能大敗賀渾邪,就此除掉了他這個魏國的心腹大患。
所以說,慕容瞻的這個防御策略,客觀上說,是挺正確的。
不過,讓慕容瞻沒有想到的是,賀渾邪在面對魏兵的連環馬陣,數攻不破,反而己部損失不小的情形下,他居然真的會決定放棄對亢父、高平的繼續進攻,轉道魯郡,試圖進擊濟北。
……
賀渾邪營,大帥帳中。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賀渾邪帳下的右長史張實。
張實說道:“秦主蒲茂親率兵馬,號稱十萬,圍攻洛陽日急。這對於我軍,有一利,有一弊。弊是如果洛陽被他打下,那魏之西土,將不復我有矣!利是有他圍攻洛陽,等於是為我軍牽制住了大量的中州、豫州等地之魏兵,并且,洛陽距鄴城僅四百里,鄴城城中,現必震恐。
“我軍目下受阻於亢父、高平。慕容瞻,魏之名帥;亢父,兗之險地;連環馬陣,不易破。我軍與慕容瞻僵持已久,勝負難料。眼下之計,何不暫舍高平、亢父,改道魯郡,經東平郡,徑襲濟北?濟北既下,鄴城朝發夕可至。蒲茂圍攻洛陽,中州兵力空虛,且鄴中震懼,其雖有三臺之固,我大軍如神兵天降,取之何難?鄴城已克,回取高平、任城,易如反掌,則兗、青、中、冀諸州,盡歸天王矣!到那時候,如果秦主攻據了洛陽,天王便麾兵南下,再與之戰於洛水,天王挾數州之兵民,以我大勝之兵,蒲茂徒有關中數郡之地,麾疲憊之師,只能望風而遁!如果他仍還沒有攻下洛陽,則一聞鄴城為天王所占,料之也唯有歸還關中一途。”
“中州”,是魏國的幾個州之一。中者,中心之意。此州是鄴城所在之州。魏國總計分設了十余州。從西向東,依次是西邊由北而南的并、洛、荊三州;此三州東邊,由北而南的幽、冀、中、豫四州;中州東邊的兗州;兗州東邊由北而南的青、徐二州;以及幽州東邊的平州。
這些州有大有小,如那洛州、荊州、中州,都是小州,轄地不過數郡,乃至一郡而已,有的還是出於政治意義而設的,像那荊州,其所轄之南陽郡,確是本為荊州之地,但原本那個荊州的主要郡縣現都在江左唐國的治下,魏國之所以設立此州,無非是占個名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