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看完了么?我這道上書,只算寫了一半,后一半尚未寫的,我說與明公聽罷。”
“子喬,這些事,咱們現在先不說,等你病好了,來日方長,咱們然后再細議不遲。”
袁子喬說道:“明公,今日不說,恐無來日。”
桓蒙欲待再言。
袁子喬阻止了他,自顧自話,順著往下說道:“明公,若我沒記錯的話,我這道上書,是說到了殷揚州雖得朝廷詔令,將要渡江北上,而明公卻不用為此擔憂。可是么?”
見袁子喬意態堅決,執意要說,桓蒙也是無法,只好說道:“是。”旋即一笑,說道,“袁羊,你素來過目不忘,記憶超群,自己寫的東西,又豈能記錯?自是無誤。”
袁子喬知他此話,是為了消減室內的哀戚氣氛,還他了一個笑臉,接著說道:“明公,子喬為何說明公不用為此擔憂?這是因為,殷揚州其人,明公是知道的,此人清徽雅量,固是聲聞當世,然治政謀國,用兵奇正,卻非其之所能,又且揚州并無能戰之將,而虜魏今雖內亂,兼外有蒲秦之侵,但無論慕容瞻、慕容武臺,抑或蒲茂、賀渾邪,彼等諸胡,卻無不是善用兵者,因而我料殷揚州絕非是他們的對手,是以殷揚州雖受王命北伐,必不功成!”
桓蒙點了點頭,同意袁子喬對殷蕩其人能力的判斷。事實上,桓蒙與殷蕩曾共在二庾的督府中任職,乃是有過同僚的關系,對殷蕩的才能,他比袁子喬更加了解,便呼殷蕩的字,說道:“深源有德有言,如果任用他作尚書令,足以為朝廷表率,今國家授揚州與他,委他以征伐之權,卻是任非其人,用違其才。我也以為他的此次北伐,定然會無功而返。”
袁子喬咳嗽了兩聲,聲音比之剛才,更加的微不可聞了,說道:“所以明公大可不必為朝廷不許明公北伐,卻詔令殷揚州渡江北上而感到憂慮。明公不妨且靜觀之,候殷揚州兵敗以后,明公一方面,可借機立刻上書朝中,彈劾於他;一方面,亦可再次請求出兵豫、徐。”
這是一箭雙雕之計。
江左朝廷的重臣們推出了殷蕩來抗衡桓蒙,那么就等他兵敗之后,上書彈劾他,就算不能免其官職,捕他下獄,至少也能大大地打擊到他的聲望,如此,朝中望以殷蕩制衡桓蒙的用意自然也就落空了,這是一條;你朝中不許桓蒙伐魏,結果被你們推舉出來的殷蕩卻兵敗,那么當桓蒙再度請戰之際,朝中的那些重臣們,亦就沒辦法再拒絕他了,這是第二條。
這些,桓蒙是都想到了的,他略作沉吟,說道:“彥叔,卿言甚是,吾亦此見。”頓了下,道出了自己的所慮,說道,“彥叔,只是就像你剛才說的,慕容瞻、蒲茂諸輩,雖胡虜之屬,卻皆堪稱英才,尤其蒲茂,別與諸胡不類,竟識王道,自僭號以來,在關中小行仁義,竊取民心,誠我大唐之勁敵也,我所憂者,是擔心如不能抓住魏虜內亂的這個良機,收復中原、河北,萬一洛陽等地被蒲茂侵據,則其勢必然大興,我如等到那時再北伐,恐怕不易也。”
袁子喬說道:“蒲茂確然是胡虜中的異類,但明公對他,也無須太過擔心。”
“哦?”
“將來明公大舉北伐之時,只要能得到一人相助,蒲茂雖雄,不足慮也。”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