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圓融,便是之前高充出使朔方,見趙宴荔時,隨行帶去的那個定西高僧。他與道智是師兄弟的關系,一心發揚佛教,后來在趙染干的邀請下,留在了朔方。再后來,定西招攬趙染干,竺圓融於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過,在趙染干接受定西招攬,率部投定西時,竺圓融沒有跟著趙染干回定西,仍是留了下來。朔方縣是朔方郡的郡治,民口多,唐人的富紳、胡人的豪酋也多,縣之所在的位置也較為居朔方郡之中,宜於傳教,他現下就在朔方縣。
張韶率部進入朔方郡后,竺圓融派了兩個本地出身的弟子過來,說是給他做向導,但其本意,卻是人人皆能看明,與其說是做向導,不如說他是在表明心意,表示他依舊心在定西。
“竺圓融?”
楊賀之說道:“竺圓融居朔方數年,今於朔方,名望高遠。賀之從他的那兩個弟子處聽聞,朔方縣內的唐人大姓、胡人酋率,不少都是他的信徒。若是他肯從令,聚集縣中的唐、胡勇壯守御城池,以賀之度料,多不敢說,至少還是能守上個一兩天的,足可等到我大軍趕到了。”
楊賀之說竺圓融“今於朔方,名望高遠”,這話不錯。靠著精湛的佛學學問和從西域僧人那里學來的“法術”,竺圓融的名望在朔方郡可以說是日隆,信徒甚多。若是他肯遵從張韶的命令,組織人手守御朔方縣的話,大概還真能守上些許時段。
張龜點了點頭,問道:“下策是何?”
“即刻遣兵東去,追趕賀蘭延年部!此下策是也。”
賀蘭延年部都是輕騎,行速快,便是現在就派兵追趕,一則也不易追上他們,二來,賀蘭延年留在城東的那些剩余部隊,亦有可能會在賀蘭文悅的帶領下,對定西的追兵進行騷擾、截擊等活動,這就會進一步地延遲定西部隊的行軍速度,使之越發追趕不上。
因有這兩條弊端,所以此策是下策。
聽完楊賀之的兩策,張龜有了決斷,說道:“卿上策佳!你即回堂內,將此上策獻於將軍!派去朔方縣示警、傳令的人,也不必選別人了,就使融師的那兩個弟子去!立即去!連夜去!”
楊賀之應諾,便回堂中,把自己的計策私語與張韶。
張龜在院中繼續等候趙染干。
……
廣牧城東。
夜色暗淡,一支三千來人的胡人輕騎,沿著黃河的河道,向百里外的朔方縣疾馳奔行。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