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好一會兒無人說話。
過了多時,響起了左氏低低的聲音,她說道:“你且看。”
莘邇舉起頭來。
兩人目光相注。
殿中用的有冰,左氏的榻后,并有宮女牽動大扇,搖動取風,雖是盛夏,卻溫度宜人,半點也不熱。可是,莘邇看到,左氏艷麗的臉孔上,這會兒分明暈紅。那紅暈仿佛春暮的彩霞,與她額頭的花黃相映,當真美不勝收,觀之如行牡丹苑中,姹紫嫣紅,豐姿爛漫,香薰人醉。
一句詩上了心頭,莘邇想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殿中復陷入安靜。
莘邇的目光流連於左氏的容顏上,左氏含羞帶怯,目光亦落在莘邇的身上。
大扇轉動的聲音,驚醒了莘邇。
他說道:“太后。”
“嗯?”
“……,張韶得賞。”
“啊?”
“張韶遠涉大漠,為我定西打下了朔方,這對改善我定西當前的外部局勢,以及我定西日后的向外拓展,都大為有利。論其此功,不可謂不大矣!臣敢請太后,給其重賞!”
“……,好,賞他。阿瓜,……將軍,你說怎么賞他為好?”
任張韶為朔方太守,用他鎮守朔方的事情,莘邇還沒有正式向左氏提出過,遂順著話頭,說道:“朔方北鄰柔然,東為代北的拓跋部和現尚被慕容鮮卑竊據的并州,南為蒲氐竊據的關中,三面環敵,而離我隴州有千里之遠,今雖得之,欲待守之,非須以重將坐鎮不可。臣舉張韶為假節、督朔方軍事、朔方太守,趙染干為朔方都尉。”
左氏果真是主政日久,已不是早先的不解政治了,在軍、政、人事上,皆有了個人的見解,她聽完莘邇的建議,說道:“授張韶朔方太守固然合宜,但只如此,只算重用,不算重賞吧?”
莘邇說道:“張韶的長子現為沙州州吏,太后如覺只任張韶朔方太守不算重賞,可再擢其子,給以清官之任。”
“任之何職為好?”
“佐著作郎可也。”
江左有著作省,隸屬秘書省,主官名著作郎,屬吏八人,便是佐著作郎。
江左改制,確立三省六部制后,莘邇在中書省下,也設立了秘書、著作兩個機構,——著作屬秘書,秘書的上級單位則是中書,不過不以省為之,俱改稱為監。
著作省(著作監),專掌史任,這個部門和主要掌管國家藏書、編校工作的秘書省(秘書監)一樣,都是從事文化事業,又無繁忙政務的,故是,亦與秘書省的官職一樣,其省內的官職,是大部分士族子弟積極以求的。只是在門閥政治下,莫說著作郎了,便是佐著作郎,也不是隨便哪一個士族家的子弟都能當的,通常只有上等士族家的子弟才能出任。
張韶的家族,放到整個隴州,至多是二流士族,按照他家的族聲,他的兒子本是沒有資格就任此省,出任佐著作郎的。
擢其子為佐著作郎,不僅是給他兒子找了個職閑廩重的好所在,同時也提升了他家族的聲望。
左氏知道佐著作郎,對士族子弟是意味著什么的。
她遲疑說道:“以張韶家之族望,若擢其子為佐著作郎,恐怕朝野會有異議吧?”
莘邇耐心地說道:“國朝舊制,凡出任佐著作郎者,始到職,撰名臣傳一人。候張韶子到職,可先令他撰寫名臣傳,其文如優,即用之;如劣,退之不晚。此亦古明主用人唯賢之意也!”
左氏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就按將軍所言!明日朝會罷了,我即下旨,召張韶子進京。”
莘邇明白左氏的這個決定,做出的定然不易,伏拜說道:“太后英明,女中堯舜也!”
左氏笑吟吟地說道:“將軍,你這是在奉承我么?阿諛恐非古明君之樂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