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個難題該怎么解決呢?
莘邇幾年前就在對此考慮,經過深思熟慮,他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即一步一步慢慢來。
打掉宋、氾等家,是為了加強、穩固他的權力,從科舉這方面講,則是推行科舉的第一步。
創立武舉,循前秦舉孝廉等科目之故事,開通過大規模的國家層面之考試,進行為國家選官吏的先河,是為了增強他在民間的名望和增強他在軍中的勢力,從科舉這方面講,是第二步。
通過孫衍、唐艾、羊馥、羊髦、黃榮、張龜等人的薦舉和各地郡縣的薦舉,大批地擢用僑士、寒士,是為了增強他政治上的力量,從科舉這方面講,是第三步。
第一步和第三步,是從根基上動搖了閥族、高門掌握政權的局面,為科舉的實行創造了一定的政治和民間基礎;第二步,是從制度上,為科舉的實行創造一個先例。
現下,對武考得選的武生,補加文考的內容,是第四步,是為了用超擢授官來凝聚武生中的人才對他的忠誠,從科舉這方面講,是對“制度先例”的補充,不再只考武,文也開始考了。
還有一個第五步,就是莘邇計劃中的,通過宋羨此案,換掉國內主要郡縣的中正,把原先的土著中正,爭取半數以上換成僑士、寒士,是為了進一步增強他政治上的力量,從科舉這方面講,是以此來進一步地擴大科舉之政治和民間基礎。
等到這五步完成,莘邇設想,再尋個戰機,打一場勝仗,挾戰勝之威,壓制、震懾不服,科舉之制就可正式推行了。
武考制、勛官制、健兒制、府兵制、釋營戶為編戶齊民,這幾條莘邇所制,已經施行或剛施行的軍事方面的新政,已極大地提高了定西部隊的戰斗力、戰斗意志和戰斗的積極性,莘邇有信心,待至府兵制和釋營戶為編戶齊民此兩條政措,得以全面施行以后,定西部隊的戰力肯定會再上一個臺階。
——說到底,現在胡人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但在兵械上,胡人、唐人并無代差,甚至唐人的兵械還更精良,如此,兩軍對陣,比的就是將校、軍吏們的用兵、執行能力,以及戰士們的戰斗愿望,武考成批量地為定西部隊選出了合格、上等的中低級軍吏,勛官等制使定西部隊的戰士們充滿了戰斗的熱情,以此兩優,敵之秦、魏、賀渾邪,縱兵少之,亦何懼也?
三省六部制,這條莘邇所制的政治方面的新政,極大地提高了定西的集權與各級機構的運轉效率,不與胡人政權比,與江左政權比,如前文所述,桓蒙對之也都是大為艷羨,可見其優。而三省六部制已然領先於江左、北地其它的諸國,科舉此制,一旦再得以推行,成百上千入仕無門,或雖有才干,被迫滯於下吏的官員們擁有了上升的通道,兩制結合,就可以測料到,定西的政壇必會由此煥然一新,迸發出勃勃生機,更會把江左和北地的諸國遠遠地甩到后頭。
候其時也,軍、政俱先進於世,縱秦之強,蒲茂再是向華夏古之圣君學王道之政,雖連胡人亦很多承認唐室是天命所在,只憑定西一地,莘邇也敢逐鹿中原,問江左鼎之輕重了。
遙想來日定西之遠景,回顧眼下,宋羨的那點浮言,又算的什么?就如那四時宮中的蟬鳴,無非一時之噪。決定了不以此事影響左氏心情的莘邇,在與左氏的對答中,心緒平靜了下來。
拜辭左氏,莘邇出到宮外,令御者駕車還莘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