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全力幫君策脫罪的人,開始沉默不言。
提出君策罪證的大臣,一個個口誅筆伐,化身為正義的使者,要讓君策付出應有的代價,以振朝綱。
皇帝看到底下大臣呈上來的證據,皺了皺眉。隨即按照慣例,把事情交給了大理寺。
提出此事的大臣,特意待皇帝下達命令之后又提議:讓御史大夫監察。
給的理由是:這件事疑點太多,大理寺手上的案子也多,若只靠大理寺一家,怕是許久才會出結果。
為了避免策王一直遭受非議,讓御史臺監察,可以很快得出結果。
對于這個提議,皇帝有猶豫,沒有立即答應。
哪怕他選了君晟,也想盡可能的讓君策能活著,到底是他的兒子。
皇帝沒有答應,其他大臣也不感硬逼。
回了御書房,內閣大臣把幾本奏折特地放了出來。
皇帝打開,是君策親自上的折子。
看完之后,皇帝一時怒火中燒。
沒有誰比他更清楚和李清云合作的是誰。
不是君晟,是他自己。
“混賬。”
給他活路,偏偏要找死。這個時候了,還管李清云,真是不知所謂。
這時,許懷義過來,說起朝臣讓御史臺監察的事,皇帝立刻就同意了。
把君策的奏折丟到了一邊,“愚不可及。
那么重要的時刻,居然分不清輕重緩急。”
皇帝當即吩咐了下去,大理寺查案,御史臺監查,務必早日查清真相。
消息傳到策王府的時候,君策震驚到無以復加。
明明昨日還情勢一片大好,怎么只隔了一日功夫,就完全顛倒了一面。
是哪里出了錯?
皇后怪罪懷疑想要報復他可以理解,但是為何,這般不要命的反擊?
皇帝都放過他了,為什么皇后還窮追猛打。而且他的奏折,為什么石沉大海沒有回音?難道沒有送到嗎?明明他的猜測線路如此清晰。
是他忽略了什么?
君策心中不安,立馬秘密遣人去查探。
侍衛們回來稟報,沒有什么對于這件事有用的消息,但是其他的事情,卻一件一件不容樂觀。
他這邊的大臣都不再發聲,把為他奔走的人拒之門外。
原本安排在朝堂上和稀泥的人,都表示不再淌這渾水。
只僅僅一天,君策就感覺到自己憔悴了好幾分。
打擊來得太快太猛,似乎有人在快速的推動這一切,逼著他火速向前跑,但是他卻沒有終點在哪里。
這種非人的折磨,比直接殺了他還要人命。
傍晚。
君策小睡了一會醒來,面對著窗前坐著,此時窗門大開。
外頭的風一陣一陣的往里灌,他也絲毫不覺得冷。
他期望這風,能把自己吹清醒些。
他剛剛睡得迷迷糊糊,但是做夢了,夢見了綰寧。
這兩日事情實在太多太雜,似乎想到綰寧,能讓他稍微清靜下來。
但是一想到綰寧在逸王府,有可能和其他男子同床共枕,他就覺得腦子似乎要側底凌亂。
她像毒藥,他飲鴆止渴。
他閉眼,按了按額頭,企圖把人從自己的腦中趕走。
不知道是不是心境有了變化,心身疲憊,他越想逃避,卻在腦中越清晰。
他連續喝了好幾杯涼了的茶,才稍微好些。
眼下的局勢,不允許他放松。
事情走到這一步,他的處境越來越兇險,不用說這就是皇后的手筆。
為的就是把他拉下馬,皇后這一次是奮起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