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的疑惑越來越多,但就像四周上下的無邊黑暗虛寂一般,不會得到答案。我好像只需要根據他們的祈求和玉冊上記錄的善惡是非評述出來即可,至于是誰,什么時候,在哪里,都不重要。
而且我又想到,我的每次心念暗動,求取祖師保佑時。是否真的也有人在聽聞評述呢?我的每一點念求,其實祖師都能感應到?
“嗡嗡……”
玉筆忽然震顫起來,似乎在提醒我不要想的太久。我趕緊凝神下來,看著玉冊上顯示的內容。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玉冊上,幾乎全是大大的黑字,尤其有些墨色,已經濃到化不開。
“欽州楊氏,家中以農桑為業,習書數載。于家中游手好閑,為禍鄉鄰。多靠父母接濟而活。歸家途中,見一童女可愛,遂起念,害之。懼事露,殺而分之……”
看到此處,我心緒難平。握筆的手都有些抖。這個家伙犯下惡事,害死人家無辜的女孩,遭了王法,臨將受死,還敢祈求神靈保佑自己?
忽然間,腦子里冒出兩句話來“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以前讀經時總是覺得不能完全領會怎么有人會做這等事?豈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若是不信鬼神也就罷了,既然信鬼神,就應該知道因果承負,報應不爽的道理。
怎么到了自己身上,作惡的時候生怕鬼神不知?看到自己報應了,生怕祈求的不虔誠?神靈不能知道自己的祈愿?
這樣的人,我在評述中,當然沒有好話,直接寫道:“害殘弱時,不恤他人弱小。害而后殺。又恐敗落形跡,試圖掩藏,絲毫無有悔改之心。現王法當頭,求告神祇,怎不念當日行兇時也起一點善念?”
寫完,這一頁玉冊也消失了。同樣再沒有任何回應,只是響起了新的祈禱聲,玉冊上又開始出現新的金字與墨字。
若說第三個人時,我還有些無奈,覺得不知道要做多久去。還得懷揣小心,生怕出了錯,到時候遭罰是一回事,若是因為我的緣故,讓人家不能得到應有之報,我的罪過就大了。
可是在寫下欽州楊氏的事之后,我忽然覺得,我現在做的事倒也是很好的。如果不是那位老者,我恐怕永遠沒有機會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聽聞他人的心聲,篤見他人的行為。
廟觀中,熙熙攘攘人來人去,皆是祈福消災。可這些人里,有些是善愿,有些的惡愿。有些該得,有些則不該得。看似那些泥像不曾言,實則冥冥中皆有知。
既然覺得手上的事是有意義的,我也逐漸放開了。反正也出不去,便開始認真的做手上的事,聆聽不知從哪里來的祈愿之聲,評述統計他人的功過善惡,寫好后,皆傳于天上,請不知哪里的神靈看后評斷。
喜歡茅山掌教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茅山掌教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