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就會提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說法了,其實和蕓姚說的差不多一個意思。
曹沫愕然,因為他發現蕓姚看問題的方式和大哥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哥看得是整個魯國,而蕓姚看得是整個天下。大哥殫精竭慮地想要圖強,但蕓姚已經看出未來天下變化的趨勢。
“那你的意思是齊國‘尊王攘夷’的國策其實是為了解決齊國面對的九夷問題,而非齊國想要代替周天子?”曹沫聽蕓姚說完,就提煉出了齊國變強是因為面對九夷威脅的結論。
“可以這么說,姜太公的‘因俗簡禮’雖然極大程度上穩定了東夷和齊國的關系,但威脅一直沒有消除。所以齊國確實是在火堆邊上打盹,一不小心就會被燒到,他們肯定是希望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現在齊國國力強大,有了機會,肯定是要抓住機會。”
“那我們魯國難道就真的沒有未來了?”
“有啊,傳播周禮不一直都是魯國的任務么?婚喪嫁娶一套流程,魯人說不熟,就沒人敢說熟了?我們魯人在蘆葦蕩里人約黃昏的時候,其他國家的年輕人還在翻籬笆墻見面。我們魯國在文化這方面是有絕對優勢的,所以呢,齊國雖然強大,但魯人可以發揮優勢借雞生蛋,在齊國賺錢回去支援魯國不是么。”
曹沫心想是這個道理么?總覺得有些奇怪,于是他問道:“難道不應該先建軍備么?”
“魯國有錢么?國君愿意帶頭節約省錢去造車鑄戈么?還有魯國有錢買飼料養戰馬,有錢鑄造盔甲么?”要搞軍備得燒錢。
顯然這些魯國都沒有。
蕓姚繼續說道:“要先賺錢,然后回魯國推廣鐵器農具,改變井田制,把土地產量搞上去之后,再想辦法強軍強國。”
既然不想節約錢,那么只能想辦法賺錢,現在抱著齊國大腿賺錢是最高效的了。所以蕓姚提出一套先完成原始累積,再發展高效農業,最后去搞軍備的發展思路,已經是最好的發展方式,當然前提是魯國上下齊心。
曹沫見蕓姚連每一步都想好了,竟然挑不出問題,頓感大哥真的是神機妙算,慧眼識珠,可惜英年早逝。于是他越發覺得蕓姚應該回魯國:“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回魯國,你如果回去的話,肯定能團結魯國,連國君也定然會聽你的。”
蕓姚心想自己在魯國呆了三百年,好不容易出趟國,怎么魯人一個個都想讓自己回去啊。還是換個話題吧:“你們來得也好,我希望能找三十個熟悉周禮的魯人,最好是能倒背如流的那種,有用處。”
簡午一臉為難:“整個齊國哪有對周禮倒背如流的魯人啊,你這不是為難我們么。”
“總之越熟悉周禮越好,人數不能少于三十。”
“你要干什么?”
“天機不可泄露,還不到公布的時候。”成功轉移話題,不過蕓姚確實有一個實驗想要試試。
喜歡渡娘之后封神時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渡娘之后封神時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