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八千余人,不可能全部都是精銳之師,楊浩覺得,只要能夠保這五千名新兵,能夠達到目前老兵三成的水準,在防守上,齊國能夠保證現有領土的絕對安全。
只需數年,齊國將會傲視群雄,不會再有一名想樣的對手。
楊浩有這個底氣,這底氣就是來自于齊國遠盛于中土諸部的物質基礎。
說白了就是齊國的糧食能養活更多的人,有足夠的東西,支撐自己養這么一支只負責作戰的軍隊。
也許這個世上有天生勇武之人,但楊浩更相信后天的訓練,從齊國正規軍走出的士兵,放到任何一個部落都是一等的驍勇之士。
軍隊的擴充,也讓齊國的軍制發生了變化。
軍官的級別已經從最高的營長,提高到了團長,而八千大軍共分為了四個團。
只不過這團長雖然是最好長官,但之前相比,卻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軍權目前牢牢的掌握在楊浩的手中,除非遇到戰事,這四名團長只能呆在長安城之中,沒辦法調動一兵一卒。
雖然有些弊端,但他們的俸祿與地位卻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楊浩允許他們在長安城附近自己選擇位置修建自己的莊園,只要不超過王宮的級別,隨便他們怎么搞,甚至他們仆人的數量也從原本的數人提升到了二十余人,可以說他們是除了楊浩這個帝王之外,最為奢華的一群人。
當兵打仗,死心塌地的跟著楊浩打天下為的是什么,不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一些嗎。
現在楊浩給了他們地位,給了他們享受,雖然無法向以前那般吃住在軍營之中,但現在也足夠了。
反正到時候領兵打仗的還是自己,平時窩在長安城里也能好好的享受享受,在他們眼中,這個世界上,除了長安之外,其余地方都是化外之地。
按齊國的官方說法,那些地方就是蠻夷之地,不通王化,與野人無異,自己腦袋抽筋了才會放棄長安城的奢華,呆著沒事干往那些地方跑。
楊浩不怕武將貪財,正如后世的那句話所說,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便也就太平了。
畢竟武將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幫自己打天下的,如果自己再像要求文官那般苛責他們,那么他楊浩豈不是非人哉。
該享受的時候就老老實實的享受,只要到了戰場給老子打勝仗,就是他楊浩眼中的好兵,好將領,好臣子。
在新兵被分到各自的駐防地點后,南方的苗人也千里迢迢的來到了長安城。
當這些苗人,看著服裝統一,鎧甲鮮明的龐大軍隊向著從自己身邊經過時,他們心中的震撼根本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到現在他們才知道,自己當初的做法是多么的明智,如果當初不管不顧的與齊人開戰,想到這樣的軍隊殺進三苗,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一場災難。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從他們身邊經過的只是一些新兵蛋子,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真是戰斗力只能用戰五渣來形容了。
楊浩不知道,齊軍一次正常的軍隊調動,卻嚇壞的苗人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