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方昌和方寬兄弟倆,就想要送兩孩子去鎮上上學,一來離得太遠,二來,鎮上的束脩太貴,就耽誤到冬天了。
“不會,我今天特意問過了,只要跟我們村子里搭上親戚關系的,就能送去學校。”姜荷還是很希望舅舅家的兩個孩子有出息的。
姜家這邊是靠不上了,外公和兩個舅舅還有幾個表哥,看起來還是很靠譜的。
“那我等會就去和他們說。”姜松恨不得立刻就去鄰村的岳家。
……
姜家老宅,姜栓柱他們也在商量著上學的事,姜青今年正好十歲。
“爺奶,求求你們,讓我去村里的學堂吧。”姜青渴望讀書,渴望上學,而不是跟著村子里的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眼前只有那一畝三分地。
“五百文,也不少。”蔡婆子心疼大孫子,可,姜貴在縣里的學堂,每年的束脩和趕考的費用,就不少,這要是再加上大孫子姜青,這費用就更多了。
以前姜松一家子在的時候,每個月的進賬不菲,如今,只瞅著銀錢出,沒幾個銀錢進,蔡婆子心底,就舍不得了。
蔡婆子看了一眼董氏,說:“董氏,小青去學堂,這銀錢……”
董氏一邊哭窮,一邊訴苦。
蔡婆子眼皮子一耷拉,說:“你就說,你能拿多少錢就是。”
“一百……”董氏的話說到一半,見蔡婆子眼如刀子,她話鋒一轉,說:“一百五十文,娘也知道,我們掙的錢,都給阿貴上學了。”
“這紙可貴了。”董氏又開始哭窮了,兒子能去學堂,當然是最好的,婆婆不愿意全部出錢,那出大頭,也是好的。
至于姜云,董氏也沒考慮他上學,家里都去上學了,難不成活都讓她干?
小兒子姜福才幾歲,更不可能了。
十幾天的功夫,學堂就已經建好了,大家聽說,只要是大橋村的人,他們的親戚家的孩子想要送來學堂,也是可以的。
這一消息一出,和大橋村有親戚的人,頓時就羨慕了。
不少人已經動了心思,現在和大橋村沒有親戚,嫁個姑娘過去,不就沾親帶故了?
因此,大橋村的男子們和姑娘們說親,也是格外的順利,短短的時間,就已經成了好幾對了。
“師父,這學堂往后要是出個秀才,那可真是不得了。”姜荷嘖嘖感嘆著。
這才只是一個學堂呢。
往后學堂出了秀才、舉人老爺,那些想和大橋村結親的人,不得瘋了一樣,往村里塞姑娘啊?
“幾年之后,大橋村肯定要翻幾倍人口。”胡郎中斬丁截鐵的說著,文老爺子是誰?
那可是當世大儒,他教出來的孩子,只要不是蠢到家,一個秀才,還不是手到擒來?
喜歡農女福妻有點嬌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農女福妻有點嬌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