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仁圣大帝,亦是:東岳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掌管著天下365路諸神,是陰曹地府十殿閻君和十八層地獄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們死了之后還要去東岳面點名一說(意思是去陰曹地府報名一樣);且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出生大權的,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圣使者。
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
天齊人圣大帝是后來對酆都大帝職能的補充,既有履行酆都大帝的職權職能,又有別于酆都大帝職權。所以,死去的靈魂——人魂在地府要比鬼府的歷難更多些,即:第一站:土地廟,第二站:黃泉路,第三站:望鄉臺,第四站:惡狗嶺,第五站:金雞山,第六站:野鬼村,第七站:迷魂殿,第八站:酆都城,第九站:十八層地獄,第十站:供養閣,第十一站:鬼界堡,第十二站:蓮花臺,第十三站:還魂崖。
由于,天齊仁圣大帝管轄的地府,有如同修真者般的輪回,所以它的輪回后的等級就更加細化了!
頭等人,佛道做主;二等人,官封侯門;三等人,朝郎駙馬;四等人,文武大臣;五等人,榮華富貴;六等人,大街叫貧;七等人,投驢變馬;八等人,走獸飛禽;九等人,下世豬狗;十等人,魚鱉蝦群。
陰陽是事物屬性,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所謂:孤陽則不生,獨陰則不長;陰平陽秘,精氣乃治;故陰陽為萬物之父母也。
陰陽還可以相互轉化和相互消長;互根互用,互為對方存在的前提;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陰陽是保持平衡的:是動態的平衡,恒量的平衡,功能態的平衡。
所以,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陰間的變革也勢在必行,首當其沖的便是處在一個最前沿的鬼府。
“哇~快看……”
“我去!不會吧!……”又一個看得興奮不已。
“這,這里可是……老鹽倉啊!”另一個不可思議的喊道。
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潮水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真是‘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
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勢不可擋。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但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可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可現在:展現在眾人眼前的一線潮,卻是在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于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在老鹽倉的河道上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