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如果去賣了糧食,換回牲畜、工具與錢財,要不要給屯民和百姓呢?
不給,百姓認為你賺錢不給他們好處,把他們生財的途徑搶走了。
給,你的百姓、屯民高興了。可是難民還是會抱怨,是童遠將他們的財產拿走分給了別人,后面參與光復并州的積極性和忠誠度會大幅降低。
由屯民、百姓來賣糧賺錢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賺了這個錢很高興,還會認為童遠分給他們的糧食非常珍貴。畢竟與洛水對岸一對比,印象會很深刻。
難民們依附童遠光復并州,不會對童遠有怨言,反而更想以后努力干,要把這些賺了他們的屯民比下去。這個積極性可就強得多了。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倉儲的糧食是根本,現在換錢未必值得。
后面戰亂四起,有兵有糧才能做很多事情。退一步講,后面拿去賣可能更值錢。
同等總量下,倉庫里的糧食發揮的作用可要比屯民手中分散的糧食,能發揮的力量,大得多得多。
拿糧食來換土地和武裝的事情,是士族、地主們的拿手好戲,可是童遠要是做,他們都要甘拜下風。
在有序的安排下,這些三輔百姓大多對董白、童遠和新西涼軍感恩戴德。
同一時間,長安糧食已經賣到天價,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甚至出現恐怖的易子相食。士族和軍閥們才不關心百姓的死活,朝堂權力和自家利益,幾乎成為他們一切行動的出發點。
長安城中的李儒也在其中,他現在醉心于復仇和權力,要將那些曾經唾棄他的家伙全都搞死。就連李傕、郭汜等人不聽他的建議、安排,甚至與他作對,他也耿耿于懷,睚眥必報。
他要向世間證明,董卓的失敗是因為不聽他的計策,自己咎由自取。而他李儒,才是這個天下最懂得生存之道的英雄。
例如,長安及三輔出現大量難民,李傕等軍閥和各大士族一心撈好處,將人口中的精壯全部截胡。漢獻帝苦于現狀,卻又無人出策,只得問計于新升為國舅的董承。
這董承是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后的侄子。董卓進京后,與被何進、何后害死的董太后攀親戚,立董太后撫養的劉協為帝,對原董太后的人也加以平復和任用。
董承因此輾轉成為西涼軍的一員,與李傕、郭汜等都歸牛輔統轄。后來參與反攻長安,受封為雜號將軍,成為西涼軍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董承在長安一直與各方和和氣氣,身寬體胖的無害樣子,讓不少人對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喜歡三國之重振北疆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重振北疆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