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李家執掌的禁衛軍與他們分庭抗禮的話,他們親衛軍就算是國主最依仗和最青睞的軍隊了。
當下仆散達侓領著精兵順著牡丹江往下,兩岸是起伏的山嶺。好在河流兩岸被泥沙沖積成了平地,再加上官道也都還算完整,所以軍隊行走的還算快。
但他們也沒有太過專注于速度的快慢!畢竟特鄰城已經丟了,趕得太快也只能在城下吃閉門羹。而且蒙古人的行蹤也還不確定,難說沿途會不會有埋伏。
他的擔心的確是對的!
在其出城后,埋伏在窩某罕城的暗衛就將出兵的消息送了出來。而且還不是依靠人力,而是飛鴿傳書。
在這通信不便,沒有電話、手機的古代,要想更快的傳遞消息。除了快馬加鞭以外,就只能飛鴿傳書了。因此當仆散達侓的軍隊還在路上時,剛剛攻破特鄰城不久的兀魯圖斯部兵馬,就得到了準確的消息。
千夫長阿當罕第一個毛遂自薦,愿意主動出擊,會會這伙兒被稱為大真國精銳的部隊。
可是軍功這種事,不是你推我讓,而是需要你爭我搶。否則的話,就只能紅著眼睛看別人上戰場立功了。
因此這個與大真國精銳交戰的機會,便成了諸多軍將爭搶的香餑餑。
千夫長咼不阿聞言,也是不逞多讓,馬上出言道:“末將也愿請戰!還望萬夫長恩準。”,雖說他的軍級只是小千夫長,比不上阿當罕的大千夫長,但這種事關切身利益的時候,可沒什么軍級可講。
見底下諸位將領請戰之心強烈,全旭也沒有阻攔的意思。只是輕敵之心切不可有!兀魯圖斯部雖說一路走來,從無敗績。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敵人都是一碰就碎的豆腐。
恰恰相反,若無火器之勝和絕佳的謀算,兀魯圖斯部想要輕松的統一東蒙古和橫掃遼東,那是絕無可能的。
像當前的遼東戰事,就是兀魯圖斯部以派遣使團南下安撫的名義,讓大真國放松了警惕。然后以突襲的方式,秋風掃落葉,速度極快的直搗的大金國的都城--南京。
時間又緊又急,讓大真國上下,根本就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哪怕等到現在蒲鮮萬奴終于得到消息,領軍南下。但因之前與東遼國的戰事,導致大部分的兵力被牽制在原東遼國境內,從而無法短時間的抽調兵馬。
即便是現在,蒲鮮萬奴也是讓東遼國境內的兵馬做好守城的準備,而不是前來支援。反而是讓東邊胡里改路、速頻路的猛安,加緊抽調當地的女真部落,好讓他們前來共同抵抗蒙古大軍的侵擾。
以這個時代的動員力,沒個三五月,是絕不可能整軍的。然后再算上路上耽擱的時候,最少要半年。更別說讓軍隊形成戰斗力,需要的時間。
因而在當下,大真國能調動的兵力絕對是有限的。只要在其援軍到齊前,攻破南京城,拿下蒲鮮萬奴。那些前來支援的援軍,也絕對會做鳥獸般散去。
喜歡雄起北亞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雄起北亞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