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校場之中操練的,是文丑率領的輕騎兵和高順統帥的陷陣營,而呂曠帶領的器械營由于操練需要的場地太大,同時怕在城中誤射了百姓的民房,所以一直在城外進行訓練。
輕騎兵與原來的親衛隊一樣,也是每人配備一把斬馬刀、五支標槍,一具連弩,只是現在的連弩還不到一萬具,只能配備給輕騎兵八千具,剩余的近兩千具,都給了高順的陷陣營。
至于護具,頭盔與原來的一樣,只是身上的甲胄換成了輕型鋼甲,代替了以前的連環鎖子甲,重量減輕了,在性能上也得到了很大改進,其它的護腕、護膝與以前一樣,同時增加了牛皮戰靴,在腳面上增加一塊鋼片,使腳面也能得到保護,這也是因為在第一次跟烏桓人交鋒時,有一名士兵曾被弓箭射傷了腳面,才使得老劉想起了這個防護的盲點。
至于陷陣營的士兵,實際上就是以前的重裝步兵,經過老劉和高順的精心設計,現在的六千兵卒被分成盾牌兵一千人,人人手執一面五尺多高的巨盾,由于老劉現在有了精鋼,盾牌的重量只有三十多斤,而防護效果比以前那些重達百斤的巨盾效果還好,至于他們的武器,則仍然是身背五支標槍,腰挎一把鋼刀。
然后是兩千名長槍兵,他們的武器是一支長逾一丈的長矛,在戰斗時,他們站在盾牌兵的身后,將長矛向上斜舉,以抵御外面騎兵的進攻,同時伺機用長矛將敵人刺死,當然為了攻擊遠距離的敵人,他們同樣也配有五支標槍。
還有一千名,是老劉自創的鉤鐮槍兵,他們的兵器,是老劉發明的專門對付騎兵的鉤鐮槍,戰斗時,他們蹲在盾牌兵的中間,從盾牌的縫隙中把鉤鐮槍伸出去,專門對付騎兵的馬匹和步兵的雙腿,他們的背上,也有五支標槍。
最后的兩千名是連弩兵,他們在敵人還未近身,距離二百步、盾牌兵還沒豎起巨盾之時,就開始用連弩射殺敵人,他們不再配備標槍,而是每人帶著十只箭匣,一共一百二十支弩箭,當然為了防止近身格斗,也配有鋼刀護身。
連弩兵在老劉的調教之下,現在可以按距離目標的遠近,采取拋射、平射來打擊敵人,二百步之內,采取平射基本可以命中目標,而超過這一距離,也可以采用拋射的方法,按一定角度向上射出弩箭,只要角度選好了,完全可以射到距離在三百步以外的目標。
由于這幾種兵種協同作戰,因此使得陷陣營的戰斗力得到大大提高,除了面對敵人的大量弓箭兵時,由于除了盾牌兵,其他兵種都沒有盾牌防護,對方的拋射會給這支部隊帶來大量傷亡以外,其他兵種都無法對這支部隊構成太大的威脅,至于對付弓箭兵,那就是不能讓他們接近到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反正自己的連弩射程遠遠高于弓箭,所以估計能真正在三百步以外,就能射到他們的弓箭手幾乎沒有。
當然還有一個能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就是自己部隊才有的標槍,不過標槍的投擲距離和弓箭一樣,也是不能太遠,因此即使將來自己的對手學會了投擲標槍,但陷陣營有弩箭兵的存在,也同樣可以減少這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