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珪怎么不在?公皓、雋義、史阿師兄你們辛苦了,這邊的情況如何?”老劉問道。
“回主公話,張家院中的護院和江湖人士被我們殺了一半,剩下的都已經投降,張純已經被我們抓住,現在被押到大牢去了,只是張舉事先得到了消息,帶著一些人從北門跑了,伯珪聽說后,帶著二百名騎兵出城追他們去了,主公那邊的戰事如何?”戲志才道。
“那邊除了幾個領頭的拒不投降,被益德和子義殺了,其他大部分都已經投降了,這樣吧公皓,漁陽這邊的事務你先負責處理一下,俘虜中那些護院可以讓他們到薊縣去做屯田兵,至于那些江湖人士如果確是受了蒙蔽,也不要太過為難他們,張純要看好了,公皓先派人把張府仔細搜查一遍,找到他們密謀造反的證據和與烏桓勾結的往來書信,我怕伯珪只身犯險,這就帶人去追他們,這里的事情就交由公皓全權處置了。”
“志才遵命,只是主公你們對漁陽的地形不熟,還是帶上雋義將軍吧。”
“好,現在城中是否還有張舉余黨我們還不清楚,史阿師兄留下,保護公皓的安全,雋義我們現在就出發吧,還有伯珪他們離開多長時間了?往哪個方向追的?”
“伯珪帶人離開已經大半個時辰了,張舉等人是從北門出城的,估計是向北方的上谷或東北方向的右北平方向逃跑了,待我們到北門問問守門士兵,便可知道。”張頜道。
“好,那我們快走。”老劉說完,告別了戲志才史阿等人,在張頜的帶領下直奔北門而去。
到了北門,張頜連忙下馬,向守門士兵打聽公孫瓚往哪個方向去了。
北門的城門官已經叛逃了,現在領頭的是個曲長,一看是都尉大人帶人來了,忙告訴張頜,反賊張舉、公孫太守都是出了北門,沿著官道往北方去了,看樣子是向上谷的方向去了。
張頜連忙把情況告訴了老劉,老劉擔心公孫瓚的安全,急忙帶著輕騎兵,沿著官道向北方疾馳。
只是沒走多遠,眾人便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前,指著前面的兩條分道,張頜對老劉道:“主公,直接向北的那條,是通向上谷地界的,那里是烏桓難樓部落的地盤;而這條拐向東北方向的,是去右北平的路,那里現在被烏桓烏延部落占據著,我們向哪邊追?”
老劉下了馬,來到路口前,讓士兵用火把照著路面,仔細的看了看地面上的馬蹄印。
向東北方向的路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馬蹄印,而向北的路上,馬蹄印明顯很多,而且雜亂無章,一看就是大群騎兵剛剛過去,看來公孫瓚是帶人向北追了,只是向右北平的方向雖然馬蹄印不多,但肯定也是有人向那個方向跑了,為了防止是張舉等人分開逃跑,老劉便讓張頜帶著一百名輕騎兵,向那個方向追擊,一定不要深入太遠,如果到了右北平還沒追上,那就馬上收兵,避免和烏延部落直接發生沖突。
張頜領命,帶著一百名輕騎兵疾馳而去。
老劉帶著剩下的九百名輕騎兵,還有張飛、太史慈二人,順著官道向北直追了下去。